文学作品阅读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_第二十二章 战国时代的“生产革命”

张嵚
中国历史
总共30章(已完结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精彩片段:

第二十二章 战国时代的“生产革命”

要说春秋和战国之间有什么不同?恐怕可以罗列出很多来。国家政治结构的不同,军事组织形成不同,官职分布不同,甚至诸侯国的统治者不同,战争的规模不同,战争的目的不同,社会的文化思潮不同,但是所有的“不同”,归根结底到一点上,却只是一件事:经济基础不同。

我们说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归根结底,其实就一件事,这是整个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的转型期。按照政治学的说法,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型期,种种大变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最终还要落实到老百姓生活状态上的变化。纵观从春秋到战国的所有变化,根本上说,战国,改变的是中国人的生活。

且去看看,战国究竟改变了中国人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战国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一大方面,就是基层社会关系的变化。如果国家的经济体系是一个房屋的话,那么奴隶制的屋顶,是奴隶主,地板是奴隶,这也是春秋的社会关系。而在战国时代,这个关系随着变法的深入,各个国家的转型,奴隶制小国的被平灭,早已经不复存在了,拔地而起的是一栋新房屋:封建社会关系。这个房子的屋顶,是地主;房子的地板,是佃农;房子的墙壁,是大大小小的自耕农。

在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活动家,纵横捭阖的国君们,挥斥方遒的将领,或许立场不同、阵营不同、观点不同、敌友关系不同,却有一点身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百分百的地主阶级。

有关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问题,各类史料讲过很多,讲的比较少的却有一点:这个社会转型期的各类新阶层,他们究竟是怎么来的?比如,地主是怎么来的?

战国时代的地主,是战国风云的绝对主角。在战国早期瓜分奴隶制国家的狂潮里,主角是地主;在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那些持不同政见的学子们,背后的利益团体,也大多是地主;在战国时代风云变换的变法运动中,那些或刚硬或阴柔的改革家们,他们真实的身份还是地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地主更不是一天冒出来的。战国时代扮演中流砥柱角色的地主们,其实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形成过程。

战国时代的地主,主要来源于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原先的奴隶主贵族,他们的身份,很像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贵族。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大势所趋里,他们的鼻子比较灵,嗅到的风向比较准,很早就主动转化了生活方式,虽然本属于体制内的奴隶主,摇身一变重新做人,在这个社会转型期里谋取了新的利益,成为新型生产方式的既得利益者。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如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族,取代了姜氏齐国的田氏家族。

这些“新贵族”的普遍特点,就是脑子很灵光,而且在原来的奴隶主贵族内部,也大多很不受待见。在旧体制下,他们虽然拥有封地,甚至和统治者有亲戚关系,但是不具备世家大族那样的特权,没有对军队、政权的掌握能力,他们最主要的权力,就是在封地里收取出产,保持富足的生活。因为地位低,既得利益少,所以在这个社会的转型期,他们的脑袋敢于转弯,比如在自己的封地里,主动改变了剥削的方式,变以前的奴隶关系,为后来的地主与农民关系,尽可能地给予各种政策,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个变革中,他们最早尝到了甜头。尝到了甜头,就要争取更多的甜头,所以他们就要扩大自己的权力,向旧的贵族抢班夺权。甚至执掌一个国家的政权。这部分人的共同点是,他们本身就是从旧体制内蜕变出来的,身上无法割裂与旧体制之间的联系,这也注定了他们进行的各类转型活动,发起的各类封建化改革,最终是不会彻底的。战国时期齐国、魏国、赵国、韩国的国家政权,都属于这种情况,按照过去历史书的话说,他们最后的衰弱,也是因为“保留了大量奴隶制残余”。

在整个的春秋战国时代,“新贵族”们还有另外一个群体——君子。这里的君子,不是指的道德高尚的好人,而是说战国时代脱胎于旧贵族,又在新经济形势确立后,实力迅速壮大的新贵族群体。这些人的普遍身份,就是各个国家的王族宗室,他们的普遍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土地,其财富富可敌国,经营大量的新兴产业,包括农业和工商业,也放高利贷。他们自己的庄园里,也有一套完全忠诚于自己的势力班底,普遍的叫法叫“门客”。门客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几千人,有时候甚至可以左右国家局势,在中央集权制度初建的战国时代,他们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衍生品,又是一群掣肘中央集权的“异类”。这些人与国家的统治者之间,既互相利用,又互相制约,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势力,随着战国时代的结束而结束,门客盈门的盛况,也只能给后人徒增谈资。这些人里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君子”——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他们活着的时候,大都是本国的骄傲,他们身后的几千年里,一直被后人看做传奇,但是真正完成统一大业的,却是改革最为彻底,没有君子的秦国。

地主阶层的第二个类型,就是战国时代的官僚阶层。他们取代了过去的旧贵族,成为战国时代国家政权的执行者,成为国君中央集团的帮手,而他们成为地主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立功勋,得到国君的土地赏赐。战国时代,国君对于臣下的最主要赏赐就是土地,尤其是在三晋地区的韩赵魏三国,当年曾经是商鞅主人的魏国丞相公叔座,魏王一次性赏赐给他的土地,最高的时候就有100万亩。吴起当年因为守备西河要地有功,也被魏王赏赐土地20万亩。这一类地主的成分比较复杂,有的是旧贵族转化来的,出身比较高贵,比如公叔座;有的却是百分百的草根出身,通过建立功业一步登天,吴起就是这一类型。

除了国君赏赐之外,有些官僚也很有投资眼光。在这时代里,他们喜欢把所得的俸禄用来购买土地,比如那位纸上谈兵的赵括,对土地的热爱程度就很高,甚至外出带兵,一路看到好的土地就买下来。他母亲也因为这个,断定他没有带兵之能。而在当时,官僚阶层的这种情况很普遍,钱是容易贬值的,土地却是永远不会贬值的,有了土地,不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经济的保障。

官僚地主阶层的扩大,也和战国各类变法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有关:奖励军功。这项政策最早实行在魏国,后来商鞅在秦国发扬光大。这个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把土地作为奖励方式,授予那些在战场上立过功的人。这些通过军功、战功获得土地的官僚地主,和普通的官僚地主身份截然不同,他们往往是战国政坛上的重要力量。

作品简介:

平常我们所看的历史总是我们熟悉,或者距离我们十分接近的年代,每当我们走进书店看书的时候,我们总发现重复的历史,一遍又一遍。面对如此,我们十分期待新的感觉,本套丛书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觉,在这里,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以往遥远的人与事,其实与我们如此接近。

当历史揭开神秘,当古人拂去尘烟,剩下的就是血肉与亲切。

本书将目光对准那些被常规历史图书所遗忘的,不为人知的,但又确实在历史进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的人和事。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现场,亲近历史人物,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人与事。

《春秋战国卷》着墨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可爱的人与事,郑庄公为何只是小霸一个,仙鹤曾经毁灭了一个国家?为什么宋襄公的仁义不值钱,而老是被欺负的楚国曾经在历史上很牛,三家分晋到底是怎么回事,五张羊皮真的换来秦国的崛起么?春秋也曾有平民起义更曾经召开过“国际和平会议”,战国的变法你方唱罢我登场,谁笑到了最后?纸上谈兵的赵括是长平之战的最大祸首么,为什么曾经主力的战车消失在历史长河,秦王朝是如何一统江山又崩然倒塌,百家争鸣的百家最后到哪里去了,一切的一切,更多的精彩,只在你的掌握。

作者:张嵚

标签:张嵚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最热门章节:
1第三十章 苦命的好人——秦末帝子婴2第二十九章 秦始皇错在哪3第二十八章 百家争鸣的另类——农家4第二十七章 真实的墨子和“墨家”5第二十六章 秦朝贡献了什么6第二十五章 秦王朝如何一统江山7第二十四章 战车为什么消失了8第二十三章 韩赵魏的没落史9第二十二章 战国时代的“生产革命”10第二十一章 战国中期的齐秦争霸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