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精彩片段:
第二十七章 真实的墨子和“墨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时期,各种学说蜂拥,相互争锋不断,文化英杰和思想巨匠辈出,他们中的许多人,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流光溢彩的名字朗朗上口。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他们的学说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思想,却无一例外地影响到了后面中国社会的变迁发展。相比之下,这时期与他们齐名的一个人,在后人的眼里,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墨子。
但凡是介绍历史名人,总要在他的前面加个身份,比如能当官的,那是政治家,能打仗的,那是军事家,文学才华高的,那是文学家,有科学发明的,是科学家,轮到墨子身上,却犯了难,因为他实在是个通才,在那个时代里,他似乎什么都是。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交的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的英杰之一,在哲学、科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贡献了自己独特的成就。春秋战国时代,他的学说和儒家学说一起,是知名度最高的两个学派,又叫显学。
一
墨子的身份,直到今天依然蒙着神秘的面纱,有关他的种种情况,史学界还存在着很多争议。
司马迁的《史记》说他是宋国人,这个说法曾一度得到认可。清朝人毕沉又说他是楚国人,甚至有印度学者也来凑热闹,考证说墨子是印度人,原因是根据史料记录,墨子长的很黑,所以不一定是中国人,反倒有可能是从印度来的“外宾”。但所有的争议,都否认不了一个事实,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就是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这个学派的主要思想,就是“兼爱”、“非攻”,其信徒主要来自当时的中小地主、手工业者、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在诸子百家之中,算是一个相对草根的阶层。
但墨子的核心门徒们,虽然多是草根,却很精英。墨家一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自然科学上的独特造谐。墨家学派的门徒们,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科研能力,他们熟悉手工技术,拥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甚至会制造各类精巧器械。墨子的思想内容,主要还是当时普通市民阶层以及手工业者的愿望,他们主张这个社会要兼爱,即互相帮助;非攻,即消除战争;节用,即反对浪费;非乐,即反对音乐;非命,即尊重生命。这些思想,普遍代表了当时饱受战乱们的小人物的愿望,列国争霸旷日持久,老百姓灾难深重,没有人愿意打仗,所以要“非攻”,乱世之下,需要相互扶持帮助,所以要“兼爱”,老百姓生活困顿,贵族却享受着奢侈的生活,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所以要“节用”,音乐是罪恶的,是弭乱人心智的,所以不能听,要非“乐”。在春秋战国的早期,墨子的思想一度非常流行,甚至被看做和儒家思想齐名的学说流派。
至于墨子本人,则是一个更加神秘的人,今天关于他的姓名、故里等问题,争论非常多。在正史中能查到的他的故事,最著名的当属“墨子破云梯”的典故了,当他知道楚国准备攻打宋国时,虽然此事和自己无关,依然不远万里跑到了楚国,阻止楚国发动战争。这时候的楚国志得意满,又有当时第一能工巧匠鲁班的帮助,鲁班当时为楚国设置了一种云梯,比一般的耧车要高,可以直接搭进城墙里,在劝说无效下,墨子提出现场和鲁班比试,两个人拿了个腰带做演示,使出平生所学来斗法,结果鲁班输了,这场本来铁板钉钉的战争,就这样搁浅了,宋国老百姓也得以继续享受一段和平的时光。
从这个真实而简单的小故事里,我们却不难看出墨子这位宗师的主要素质,这是一个坚韧、勇敢、临危不惧,且富有胸怀天下的责任心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性格,他才能够创造出这般独特的学说。
墨子一生的行动,各类史料记录比较杂乱,他曾经做过官,也曾经为士大夫甚至国君上课,但是他大多数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传道、讲学、收徒之中。他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开班上课,教授学生们自己的学说以及各种知识,每当有地方发生战争的时候,他就主动出面,带领学生们去制止战争。他过的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布道者的生活。
二
而墨子人生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长期和儒家思想的辩论。
作为战国时代两大“显学”之一,墨家和儒家之间的分歧是明显的。两家治家最大的分歧,一是关于“天命”问题,墨家学说认为应该非命,不能相信命运,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儒家却主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只是小分歧,更大的分歧是墨家主张尚贤,即由老百姓自由地选择他们心中的“贤”。墨子甚至大胆地主张,即使是诸侯国的国君,也应该由老百姓组织,通过选举来产生,诸侯国的各类官员,更应该让老百姓来投票选举,从国君到官员,他们应该主动地为老百姓负责,因为他们是老百姓选举出来的。在这一点上墨家与儒家之间的分歧是严重的,比起儒家倡导的君主绝对权威,墨家的思想更加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