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 精彩片段:
第五十六卷 辽
第二百九十三章 圣宗耶律隆绪
一、母后主政皇子成长
辽圣宗,姓耶律,名隆绪,小字文殊奴。是景宗长子,母为睿智皇后萧氏。辽保宁三年(公元971年)生,太平十一年(公元1031年)卒。公元982~1031年在位。
在辽景宗耶律贤之前,辽代的新皇帝都是由文武大臣在皇族中推举,因此,每一个新皇帝的诞生,都伴随着一场血腥的皇位之争。随着契丹社会封建化的进展,耶律贤决心改变这种选举皇帝的办法,确立长子继承制。临死的时候,他把对自己最忠诚、权势最大的两员重臣——南北院的枢密使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叫到病榻前,立下临终遗诏:长子梁王耶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样,12岁的耶律隆绪登上了辽代皇帝的宝座。实际上,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太后萧燕燕掌管,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等人做了辅佐大臣。
萧太后让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协助自己主管朝政,派耶律休哥总理南面的军务,即对宋朝的军事行动。为了使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死心踏地地效忠小皇帝耶律隆绪,她先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耶律斜轸,不久,又让耶律隆绪和耶律斜轸在她的面前,交换弓矢鞍马,对天起誓,约为密友。继之,又将耶律隆绪的座骑换给耶律休哥,使之感激涕零,惟有一死效之。而对汉人韩德让,萧太后则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始终是荣宠至极,无人可以比拟。韩德让家在辽朝世典军政,弟兄5个都是煊赫权重的大将,辽朝的军权一大半抓在韩家的手里。萧太后私下里对韩德让说:“我小的时候曾许嫁于你,现在皇上已死,我愿谐旧好,这样,幼主当国,也算是你的儿子,你应该像对儿子一样地帮助他治理国家。”从此,韩德让出入太后帷幕就不分彼此了。接着,太后又赐药酒杀死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后来,萧太后干脆给韩德让赐姓耶律,改名为隆运,籍隶横帐季父房,又为他特置左右护卫百人。按辽代的规矩,只有皇帝才能这样做,韩德让有了自己的宫卫,就等于他完全享受了皇帝的待遇,这样,朝野上下,谁也不好再议论他与太后的关系了。
由于萧太后采取了这些措施,稳住了契丹贵族和汉人的上层人士,使文武大臣都能下死力保护辽朝和小皇帝耶律隆绪,使他在内部的统治地位一天天地得以巩固。尽管这样,太后仍然不放心把政权交给耶律隆绪,而是事必躬亲,无论是内部事务,还是外出征战,萧太后都是一手把持,即使有时把耶律隆绪带在身边,也只是让他实习一下,决不放手。但是,太后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终日里学文习武,决不允许放纵私欲。好在耶律隆绪知道这是母亲为他好,绝无怨言。
在萧太后的严加管束之下,耶律隆绪各方面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史称其“性英辨多谋,神武绝冠”。他好读书,尤其是好读唐代的《贞观事要》和《明皇实录》,经常对手下的人说:“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远的是唐太宗,其次是唐明皇,近的是今天的宋太祖、宋太宗。”他亲自用契丹文把白居易的《讽谏集》翻译出来,让契丹的大臣们都来传读。
二、发兵击宋订盟澶渊
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北宋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宋太宗赵光义亲自指挥宋兵,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向辽朝杀来。
一开始,宋朝的三路大军进展很顺利。特别是潘美、杨继业率领的西路军,战绩十分辉煌。此时,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亲率辽军主力,先赶到涿州以东休息待敌。猝不及防的宋军在辽军主力的迎头痛击下,毫无招架之力,只好全线溃退,五月初,退到歧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一带,被辽军的主力追上,宋军大败。辽军又在五台、飞狐打了胜仗,在这次决定性的大失败面前,宋太宗只得下令退兵,命田重进军退还定州,潘美、杨继业军退还代州。最后杨继业战死。至此宋太宗赵光义发动的收复燕云失地的战争,再次以惨败退兵而告终。
从此以后,宋辽双方的军事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辽朝由守势转为攻势,而宋朝则由攻势变为守势,而且辽朝方面始终总是占居上风,宋朝方面则是只能是被动挨打了。从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开始,直到统和二十一年的十几年当中,辽朝几乎年年都要派兵南伐,宋太宗苦于无力与之抗争,最后只好走了花钱买和平的道路。他死了以后,继承皇位的第三子宋真宗赵恒,忠实地执行了他的这一策略,开始了与辽朝的和谈。
辽统和二十二年九月,耶律隆绪和萧太后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侵宋。辽军一路破关夺隘,势如破竹,连下宋军天雄、德清两重镇,直抵宋朝澶州(今河南濮阳),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宋军守将李继隆等率军奋力抵抗,用床子弩迎击辽军,辽国统军顺国王萧挞览也为伏弩所伤,中额而死。统帅阵亡,攻势被挫,辽军只好暂时停止了进攻。
此时,澶州的形势对宋军十分有利,而孤军深入、后援不足的耶律隆绪却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地步。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心想花钱买和平的宋真宗不顾主战派的反对,突然决定派曹利用再次到辽军阵前谈判议和。耶律隆绪和萧太后自知这次南伐没有取胜的把握,也希望赶快谈和收兵,就请曹利用喝酒吃饭,经过几次谈判,曹利用拒绝了辽朝还地的要求,答应宋真宗以萧太后为叔母,以耶律隆绪为兄弟,每年宋朝给辽朝绢30万匹,白银10万两,双方就此达成了协议,在澶渊城下缔结了罢战盟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至此,耶律隆绪和太后率领军队退回辽朝,结束了这次规模浩大的南侵。
三、师法李唐建都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