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 精彩片段:
第五十六卷 辽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祚帝耶律延禧
一、少年多艰恩仇不分
辽天祚帝,姓耶律,名延禧,字延宁,小字阿果。是道宗之长孙,父亲耶律濬为道宗长子,母为贞顺皇后萧氏。辽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生,金天会六年卒。
幼年的延禧曾有过一段不幸的经历。延禧不到3岁的时候,父母双双被奸臣耶律乙辛诬陷杀害。祖父耶律洪基竟听任耶律乙辛残害自己的独子,延禧和妹妹延寿被赶出宫去,寄养到萧怀忠家。一年后,洪基才在大臣萧兀纳和萧陶隗的劝说下把兄妹俩接回宫中抚养。这时的耶律乙辛又阴谋加害延禧,建议洪基外出打猎时把延禧留在中京,多亏萧兀纳谏阻,洪基才没这样做。大康五年(公元1079年),直到耶律乙辛被罢官出朝之后,洪基才慢慢对延禧恢复了好感。次年三月,把他立为梁王,加封太尉,兼中书令,不久又专门设置了6个旗鼓拽剌护卫他。此时,洪基逐渐明白了耶律濬的冤屈,悔恨莫及,将他追封为昭怀太子,其尸骨也以天子之礼改葬于玉峰山,并把对儿子的一腔歉疚之情转化成了对延禧的疼爱。大康九年,进封延禧为燕国王。
在不自觉中,延禧把祖父身上种种恶习均学到了手,而对祖父要求他学习的嘱咐却听不见。洪基命知制诰王师儒、牌印郎君耶律固辅导延禧,他命萧兀纳当延禧的师傅。萧兀纳对延禧的坏作风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向他讲述治国勤政的道理,而延禧非但听不进去,反而对萧兀纳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洪基还亲自拿出辽太祖、太宗用过的铠仗给延禧看,嘱咐他记住祖宗征伐创业的艰难,煞费苦心地想把延禧教育成一个贤德君主,但正是他这个宝贝孙子像闹儿戏一样轻易地断送了他祖先的江山。
寿昌六年(公元1101年)正月初三,洪基病死,延禧在顾命大臣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知枢密院事耶律俨的陪同下即位于柩前,改元乾统。群臣上尊号曰“天祚皇帝”。
延禧诏令,以前被耶律乙辛陷害者,官复旧职,籍没者归还家产,流放者召回内地,意思要替遭到迫害的忠臣们平反昭雪。然而这道命令还未完全落实,他又搞起了迫害忠臣的行径,把曾经对自己犯颜劝诫的萧兀纳赶出朝廷去担任辽光军节度使。后来又借口他借内府犀角,剥夺了萧兀纳太傅的称号,降职为宁边州刺史,叫他到西南一个偏僻的小州去了。
延禧对萧兀纳恩将仇报,而对曾经杀害父母的耶律乙辛的党徒却仇将恩报,极其宽容。他虽然诏令将奸党分子全部诛杀,其子孙流放于边疆,但主要党徒依然逍遥法外。阿思、得里底为搪塞延禧,便不治活人治死人,挖开耶律乙辛、张孝杰等人的坟墓,剖棺戮尸,把家属没为奴隶。延禧觉得治奸党已经大功告成了。
自从萧兀纳被贬之后,朝廷诸臣全都摸准了延禧的脾气,知道他讨厌直言,喜欢阿谀,一些新奸臣纷纷冒出头来,为首的是萧奉先、萧得里底、李处温等人。这伙人狼狈为奸,都深得延禧的宠信,他们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漆黑一团。
延禧上台以来,对国家大事漫不经心,他连父亲耶律濬的遗骨埋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为了寻求点寄托,他也像祖父耶律洪基一样如醉如痴地信奉佛教。他疯狂地迷恋上打猎,试图从追兔逐鹿中获得强烈的刺激,摆脱无聊的彷徨。他刚刚即位,祖父还在殡葬的时候,有人对他说:“巡幸打猎乃是国家大事,即使在为大行皇帝服丧期间,也不可荒废。”他便即刻取消了围场之禁,纵马到围猎场上大开杀戒去了。至此,一切朝政大事全都在矢鸣马嘶、禽兽哀号声中淹没得无影无踪了。
这时的辽朝统治危机四伏,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相互倾轧,府库亏空,民生凋敝,饿殍盈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延禧刚即位的乾统二年(公元1102年),就有赵钟哥为首的一股起义军打进上京的皇宫,劫走宫女、御物等,连副留守马人望都被打伤。此后,延禧为恐吓百姓,便用极其残酷的刑罚惩治起义人民。
二、抵敌无力四处逃亡
女真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中古老的部族。十一世纪中叶,女真人完颜部逐步强大起来,到完颜阿骨打(公元1068~1123年)时已经发展得兵强马壮。
辽末,日趋腐朽的契丹统治者加强了对女真的掠夺和压迫,引起了女真的极端不满。延禧经常派遣使者佩戴银牌,称“银牌天使”,到女真人索取海东青。这些使者每到一处,除了向女真人敲榨财物外,还要他们献美女伴宿。起初是女真指定中、下户未嫁女子相陪,后来辽国使者络绎不绝,他们仗着大国权势,便自己选择美女,不问有无丈夫,也不问是否女真贵族家的妇女,只要看中就要。女真人更加愤恨,纷纷团结到阿骨打周围,酝酿起兵反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