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民国多少事_对爱因斯坦和对冯省三:蔡元培的厚道与不厚道 第三节

谢轶群
中国历史
总共107章(已完结

民国多少事 精彩片段:

对爱因斯坦和对冯省三:蔡元培的厚道与不厚道

第三节

在联系邀请爱因斯坦来北大讲学同时,北大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讲义风潮"。蔡元培在这件事中对一个弱势学生的做为,可能就不是他生平的加分因素了。

所谓"讲义风潮",就是北大决定向学生收取讲义费、引起学生抗议的一场风波。

当时北大学费相当低廉,每人每学期仅为十元,不到私立大学的五分之一,且学生还享受补贴,因此办学经费基本靠财政拨款,计每年七十五万元。而那时军阀混战,财税来源无保障,到1922年9月,办学经费已被拖欠五个月,蔡元培联合其他大学校长向政府屡次交涉,并以辞职为威胁,好不容易索来两个半月的经费。

这个时候,为了节约经费,校评议会(与教授会并立的权力机构)成员联合向校长蔡元培提出:学校每年耗费在印刷讲义上的费用高达一万多元,而在购买图书上的开支却捉襟见肘;如果把花在讲义上的这笔钱向学生收取,节约下讲义费来补充图书,对学校、对学生都有好处。

蔡元培对此很有同感,他还考虑到:因为学校将讲义印好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上课就不用功,到考试时再"恶补"讲义内容,成了一大弊端。于是他当即决定:以后收取讲义费充做图书经费;购买讲义与否,由学生自行决定,如上课能认真听讲做笔记,讲义尽可不购。

这个决定应该说还是很厚道,但"讲义要收钱啦"的消息传出,一贯免费享有的东西现在要出钱,顿时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反响。

这是个有"造反"传统的大学,三年前的五四运动这样的大事且不说,就在五个月前,学校规定不缴费不准考试,就有学生对代总务长沈士远进行围攻,学校建筑墙上贴满谩骂沈士远的条子,更有人高呼:"打沈士远!"幸亏刚刚担任北大教务长十五天的胡适出面表示,未缴费者准他们先考,但到月底还不缴费,则成绩无效,把事态平息下去。

1922年10月17日下午,为抗议讲义收费,数十名学生闯进会计室,对职员大肆谩骂恫吓;10月18日早晨,又有数十名学生群拥至校长室,要求蔡元培废除讲义费。蔡元培将收费决定详细解释,并说三日内不收费;但学生寸步不让,双方面越谈越僵,而且校长室外走廊上迅速聚集了几百学生,呐喊起哄,局面一片混乱。

蔡元培又急又怒,一下站起身来,捋起袖口,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然后满脸青筋地步步进逼。包围着他的学生害了怕,步步后退,逐渐散去。

蔡元培对这场风潮深感恼火和痛心,他当天就写下辞职呈文离开北大,文中说:"……该生等威迫狂号,秩序荡然。此种越轨举动,出于全国最高学府学生,殊可惋惜。废置讲义费事小,而破坏学校纪律之事实大。涓涓之水,将成江河,风气所至,恐使全国学校共受其祸……"

蔡元培辞职后,北大总务长蒋梦麟、庶务部主任沈士远、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出版部主任李辛白、数学系主任冯祖荀分别刊登启事,宣布"随同蔡校长辞职,即日离校";北大全体职员也发布《暂时停止职务宣言》,《北京大学日刊》也于当日宣告"自明日起停止出版"。大家都与蔡校长共进退。

为了挽留蔡元培,北大召开了教务会议和评议会紧急会议,教育部次长马叙伦也对蔡元培面劝。最后,蔡元培收回辞呈,讲义费则暂缓收取。

这场风潮并不是以蔡元培完全让步平息的,他坚持要处分带头闹事的学生。

作品简介:

从1911年清朝覆亡,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这38年被称为民国时期。那个时代,是混天黑地的,又是丰富精彩的;是光怪陆离的;又是生机萌发的;是草莽枭雄遍地横行的,又是人才辈出志士如云的;是贫乏黯淡众生如蚁的,又是奢盛香艳繁华如梦的。那里有惊天动地的历史剧变,有荡气回肠的英雄勋业,有骇人听闻的野史异事,有蝇营狗苟的市井世态,有留连幽婉的清丽之音,有悲欢交织的民生画卷……

作者:谢轶群

标签:谢轶群民国多少事民国史历史

民国多少事》最热门章节:
1远东之都”的魔爪:上海滩绑票掠影 第三节2远东之都”的魔爪:上海滩绑票掠影 第二节3远东之都”的魔爪:上海滩绑票掠影 第一节4瑰宝浩劫:清东陵的民国命运 第十节5瑰宝浩劫:清东陵的民国命运 第九节6瑰宝浩劫:清东陵的民国命运 第八节7瑰宝浩劫:清东陵的民国命运 第七节8瑰宝浩劫:清东陵的民国命运 第六节9瑰宝浩劫:清东陵的民国命运 第五节10瑰宝浩劫:清东陵的民国命运 第四节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