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多少事 精彩片段:
没落贵族的悲凉:先入狱后被暗杀的李鸿章长孙
第一节
英国人有一项特殊的崇拜:崇拜“贵族”。这个“贵族”并不简单就是有权有势有钱有名望的人,关键是要有“家世”;也就是说,必须是连续多少代都是高人一等的“人上人”,这才叫贵族。没有这个家世,即使你再威风八面,也只能叫“暴发户”了,英国人表面尊敬,心里是瞧不起的。
贵族的值得崇拜之处就在于,连续多少代的养尊处优,能让人形成一种脱尽平民习气的气质——所谓“高贵”。这个高贵气质是从金钱、权势、地位里来,但更是时间和历史的沉淀。真正贵族的形成条件是很苛刻的,所以人们常说,养成一个真正的贵族至少要三代人的时间。
中国晚清以来巨变频繁,权利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台,哪能留出三代人的时间去宽裕地培养起贵族呢?真正有资格叫贵族的,首先当然是溥仪及他的皇室,可1911年的辛亥革命,使这支真正的贵族一下变成了落水狗,什么气派、风度都玩完;其次就是晚清重臣家族,然而民国建立后,国家的权力和资源转移到了一帮军阀手里,他们也失了势,贵族养成之路又被打断;民国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出现了一批新贵,可这批新贵的命更不好——民国短短38年就覆亡了,留在大陆的民国贵族的命运不用多说,历次政治运动就是以侮辱和摧残他们为乐,被整得连个人样都没有,还谈何“贵族”?
晚清有前后相继的两大重臣,即李鸿章和袁世凯。开始生活在民国的,李鸿章家族是孙子辈,袁世凯家族是儿子辈。
袁世凯做了四年民国大总统(其中83天“中华帝国”皇帝)死后,儿子里基本没有有大作为之人。那个野心勃勃的长子袁克定,在父亲死后继承大笔遗产,光现金就有40万大洋,全被花天酒地的他在短时间内挥霍殆尽,到1949年几乎已经是家徒四壁,要靠救济过活了。以“名士”自命的次子袁克文,算得上是位书画家,可同样花钱如流水,自己名下的财产也没顶住多少年,后来经常卖字卖画;他还加入青帮,成了辈分极高的“老头子”,吸毒嫖妓,无所不为,直到1931年42岁时病逝。
不过袁世凯的孙子辈大有出息。袁家骅、袁家骝皆为著名科学家,袁家骝夫人吴健雄,是有“中国的居里夫人”之称的大物理学家。当然,这都已经是民国走进历史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让我们从李鸿章长孙李国杰的经历,看看没落贵族在民国的命运。
李鸿章家族堪称晚清第一家。他是清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的顶梁柱,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1901年11月7日,这位以兴办洋务和主持外交而引来诟病无数的安徽合肥人撒手人寰,临终老泪纵横,吟诗一首:“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做等闲看。”
李鸿章早年无子,曾以四弟之子为嗣,后得子李经述、李经迈。李国杰就是李经述长子。
因为爷爷的关系,李国杰深受慈禧太后宠爱,12岁就被授予二等侍卫;李鸿章死后,李国杰进见慈禧太后,老太太见到这位当年亲密战友的后人,感伤不已,拉着他的手说了很多话;1906年,25岁的李国杰任广州副都统,次年调镶黄旗蒙古副都统,1908年任农工商部左丞;1910年,承袭了祖父爵位的李国杰以诰封通议大夫、建威将军、一等肃毅侯授出使比利时大臣。
清朝的最后10来年中,李国杰以坐在惊马上一样的速度一路飞黄腾达,是否有其祖父一样的才干倒未见表露。只知在1909年,慈禧太后在东陵普陀峪下葬时,李国杰看到陵区树木上架有电线,且灵柩过处有人沿途拍照,即狠奏负责葬仪的直隶总督端方一本,致端方被革职。
在出使比利时期间,李国杰的出手阔绰在布鲁塞尔甚是有名,一帮比国无赖环绕于其周围,怂恿他大把花钱,从中渔利。1911年辛亥革命后,李国杰留任,几年下来,把公款花出了一个大窟窿,无法交差,幸好那时中国当政的是袁世凯——袁氏是其祖父李鸿章在晚清大力举荐的接班人,自然也对恩人孙子不薄,拨付银元40000过去,李国杰就此回国。
1914年回国后的李国杰在上海做“寓公”,也就是坐拥爷爷的庞大遗产清闲度日。不能说李鸿章没为国操劳过,但他显然跟同是合肥人的北宋包拯不是一路:李鸿章死时,遗产价值白银1000万两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