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史记_列传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司马迁
国学古籍
总共112章(已完结

史记 精彩片段:

列传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1☽,字季。少时为薛狱吏☾2☽,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3☽。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4☽。养后母孝谨☾5☽。

建元元年☾6☽,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7☽。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8☽。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9☽,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10☽,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11☽。弘让,谢国人曰☾12☽:“臣已尝西应命☾13☽,以不能罢归☾14☽。愿更推选☾15☽。”国人固推弘☾16☽,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17☽,百余人,弘第居下☾18☽。策奏☾19☽,天子擢弘对为第一☾20☽。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21☽,置郡,巴蜀民苦之☾22☽,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23☽,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24☽,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25☽,人臣病不俭节☾26☽。弘为布被,食不重肉☾27☽。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28☽,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29☽。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30☽,辩论有余☾31☽,习文法吏事☾32☽,而又缘饰以儒术☾33☽,上大说之☾34☽。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35☽,汲黯先发之☾36☽,弘推其后☾37☽,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38☽,至上前☾39☽,皆倍其约以顺上旨☾40☽。汲黯庭诘弘曰☾41☽:“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42☽:“夫知臣者以臣的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43☽。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44☽,张欧免☾45☽,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46☽,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47☽,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48☽。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49☽,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50☽。”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51☽,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52☽。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53☽,侈拟于君☾54☽,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55☽。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56☽,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57☽,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58☽,虽详与善☾59☽,阴报其祸☾60☽。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61☽,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62☽。故人所善宾客☾63☽,仰衣食☾64☽,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65☽,治党与方急☾66☽。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67☽,使人由臣子之道☾68☽。今诸侯有畔逆之计☾69☽,此皆宰相奉职不称☾70☽,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曰:“臣闻天下之通道五☾71☽,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此五者,天下之通道也。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故曰‘力行近乎仁☾72☽,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73☽,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74☽,鉴三王☾75☽,建周道☾76☽,兼文武☾77☽,厉贤予禄☾78☽,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79☽,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80☽,封为列侯,致位三公☾81☽。臣弘行能不足以称☾82☽,素有负薪之病☾83☽,恐先狗马填沟壑☾84☽,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85☽,乞骸骨☾86☽,避贤者路。”天子报曰☾87☽:“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88☽,遭遇右武☾89☽,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90☽,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91☽,(君宜知之)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92☽,君若谨行,常在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93☽,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94☽。今事少间☾95☽,君其省思虑,一精神☾96☽,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97☽。居数月,病有瘳☾98☽,视事☾99☽。

元狩二年☾100☽,弘病,竟以丞相终☾101☽。子度嗣为平津侯☾102☽。度为山阳太守十余岁,坐法失侯。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103☽,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104☽。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105☽。齐诸儒生相与排摈☾106☽,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107☽,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108☽,以为诸侯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109☽。卫将军数言上☾110☽,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111☽。朝奏☾112☽,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113☽,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114☽,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115☽。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116☽,愿陛下幸郝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117☽:“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118☽,天子大凯☾119☽,春蒐秋狝☾120☽,诸侯春振旅☾121☽,秋治兵☾122☽,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123☽,兵者凶器也☾124☽,争者未节也☾125☽。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126☽。夫务战胜穷武事者☾127☽,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128☽,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129☽。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130☽,迁徙鸟举☾131☽,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132☽,重不及事☾133☽。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134☽。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135☽,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136☽。地固泽(咸)卤☾137☽,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138☽。暴兵露师十有余年☾139☽,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140☽,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141☽,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142☽,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143☽。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144☽,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145☽。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146☽。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147☽,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148☽。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149☽。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150☽。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151☽,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故兵法曰兴师十万☾152☽,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153☽,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154☽。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155☽,禽兽畜之☾156☽,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157☽,而下(修)〔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158☽。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159☽,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160☽。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161☽,此得失之效也☾162☽。故《周书》曰☾163☽:“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详察之,少加意而熟虑焉☾164☽。

作品简介: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作者:司马迁

标签:司马迁史记中国历史二十四史国学

史记》最热门章节:
1世家 楚世家第十2世家 晋世家第九3世家 宋微子世家第八4世家 卫康叔世家第七5世家 管蔡世家第五6世家 燕召公世家第四7世家 鲁周公世家第三8世家 齐太公世家第二9世家 吴太伯世家第一10列传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更多『国学古籍』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