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_多少人无缘再见

张洁
作品集
总共33章(已完结

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 精彩片段:

多少人无缘再见

八十年代,由于多个西方国家翻译出版了我的书,因此也给了我多次周游欧洲的机会。

接受过多少记者的采访?已经记不得了,印象最深的是英国《观察家》杂志和西德(那时东西德还没有统一)《明镜》周刊的几位记者。

而印象最深的记者招待会,当属一九八九年十月在意大利接受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时的新闻发布会。

我也算是身经百战。在列国接受过不下二百次采访,唯独这次感到了压力。

也许现在的人们不再记得一九八九年那个草木皆兵的敏感时期,而且在场的七十多名意大利本土和周边国家的记者,个个身手了得,别指望用时尚、八卦那些鸡零狗碎,就能将他们打发。

面对一百四十多只火眼金睛,如何开场?让我颇费思量,只得先发制人,说:“我是个诚实的人,也是一定要回国的,所以希望你们不要提问那些我回答之后,让我回不了国的问题。”没有想到这个切断某些“新闻”后路的声明,却赢得了靠新闻吃饭的记者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场上气氛也立时转换。

《观察家》杂志的记者之所以令人难忘,是因为弥漫在他周身的悲观情绪。与其说那是一次采访不如说是一次对话。记得他谈到有关爱情婚姻问题,我的回答非常愚蠢。他慢慢悠悠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绝非赞美地说:“……看来,你还相当乐观。”我当时的感觉就像一枚针头,刺进了一个极为膨胀的气球。此后二十多年,我不时想起他说的那些话,而他的绝望,也渐渐变成我的信仰。

接受《明镜》周刊采访之前,德国朋友告诫我,《明镜》周刊是联邦德国最大的杂志,地位相当于美国的《时代》周刊,面向全世界发行,发行量为一百万份。唯其大,所以傲慢至极。一般来说,他们只采访政界要人,很少采访文艺界人士,什么人物都见识过,即便总统也不放在眼里,总是提出让被采访者难堪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印象与《明镜》周刊会面,我的心理准备肯定不够正常,甚至可以说是进入战备状态。

翻译施迪安先生和我在《明镜》周刊的办公楼前绕来绕去,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处停车的地方。就在我迈出汽车的时候,主编玛耶先生正好出现在办公楼门前,我猜他一准在大楼的玻璃窗后,看着我们那辆普通的汽车,如何在那些豪华汽车中间找一块停泊地来着。

他亲自到大楼门口接我,真是无可挑剔的客气,但这客气冰冷异常,寒气袭人。

过了门卫,他手势不明地一指,我走错了通向电梯的方向,翻译及时叫住了我。

电梯里,玛耶先生一言不发,眼睛从我的头顶望过去,好像在忍受某种极其难以忍受的事物。我把我那很多人看不惯的下巴,翘得更高了,心里狠狠地想:是你把我请来的,先生,你只好受着了。

房间里还有三位六十开外的绅士在等着我,全是一副大记者的派头。他们打量着我,我也打量着他们,像是在暗暗估量彼此的实力。

作品简介:

《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一书是第二届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张洁的“短”作品精选集,收录了《祖母绿》《柯先生的白天和夜晚》《捡麦穗》《这时候,你才算长大》《我为什么失去了你》等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文篇目。

作者:张洁

标签:张洁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茅盾文学奖当代文学

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最热门章节:
1你不可改变她2就此道别——张洁画展开幕致词3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4多少人无缘再见5像从前那样,说:“不!”6此生难再7对于我,他没有“最后”8“我最喜欢的是这张餐桌”9我为什么失去了你10如果你娶个作家
更多『作品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