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其他作品 《金丝雀命案》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金丝雀命案》

The Canary Murder Case

●范达因(S· S· Van Dine)/著

●吴幸玲/译

内容简介

一桩匪夷所思的密室谋杀案,将四男一女的命运纠结在一起。

有“金丝雀”之称的歌舞剧女伶,惨死于自己家中的长沙发上。案发现场呈现出不平常的凌乱,金丝雀的头颅因某种强力的驱使向后扭弯;她的金发已然散开,原本明艷的脸庞在暴力勒毙下完全变形;双眼瞪大、嘴巴张开,彷彿不可置信;颈部一侧还露出丑陋的瘀青痕迹……四个男性涉嫌人皆是她的爱慕者,但他们都能提出不在场证明……

导读推荐

范达因本名维勒·亨廷顿·莱特(Willard Huntington Wright,1888~1939),是一位“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博闻多识,望重士林。莱特二十五岁就出任当时极具份量的艺术杂志“巧置”(The Smart Set)的总编辑,是一位纽约圈内知名的艺术评论家,对后来的前卫艺术评论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他有一次因病住院,住院期间读了超级大量的推理小说(他自称读了两千本),动了自己写写看的念头;另一方面他也看到推理小说的群众魅力,意识到这是一个“名利双收”的事业,有意利用它来赚取财富改善自己的生活,谁想到这个意外的决定后来竟改写了美国推理小说的发展历史。

这位从高级文化下凡而来的新推理小说家带了三本书的写作大纲找到当时极富盛名的Scribners出版社的编辑,出版社对这位重量级评论家构想中的艺术收藏家兼侦探的构想也极感兴趣,立刻同意支付3000美元的预付版税(这比莱特担任编辑工作的前五年所有薪水还要多);莱特害怕通俗小说的写作会影响到他的艺术评论地位,决定使用一个怪笔名,S· S·是轮船(Steam-Ship)的缩写,范达因则是古老贵族的姓氏,这个神秘身份直到几年之后才被揭露。

范达因的作品可说是一夕成名、洛阳纸贵的代表,他的第一部作品《班森命案》(The Benson Murder Case,1926)立刻大受欢迎;他的第二部作品,也就是本书《金丝雀命案》(The Canary Murder Case,1927),根据推理小说史家黑克拉福(Howard Haycraft)的说法,是“打破了侦探小说的现代出版记录”。从此范达因步上了不归之路,小说的畅销与改编电影所带来的巨大财富,使他无法回头再写高深却没有收入的艺术评论(他不像桃乐丝·赛儿丝那么超俗),莱特晚年有篇文章名字叫做〈从前我曾经高不可攀,看看我如今〉(I Used to Be a Highbrow and Look at Me Now),也许他对后来沦为一位通俗小说家不无悔恨的意思……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其他作品 《红盒子》2其他作品 《吓破胆联盟》3其他作品 《十八号病房》4其他作品 《艾伯比的终点站》5其他作品 《本店招牌菜》6其他作品 《校长宿舍谋杀案》7其他作品 《闸边足印》8其他作品 《眼中的猎物》9其他作品 《锉刀》10其他作品 《巴西来的男孩》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