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礼诺谋杀案》
The Rynox Murder
●菲利普·麦唐诺(PhilipMacDonald)/著
●翁裕庭/译
内容简介
风采迷人、精明干练的大企业家F·X,却在他六十七岁大寿的隔天遭人杀害。凶嫌是一名任何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怪人马许,他不但穿着奇异,举止恶劣,一条腿更老是拖在身后,刮擦刮擦地替他的脚步伴奏。但凡见过他的人,在战栗之余都不忘强调他是个“披着人皮的野兽”。
然而如此一个特征明显之人,却耗尽警力遍寻不着,马许就这么莫名地消失在世界上。同时,F·X一手创建的礼诺公司,则因F·X死亡所获的巨额保险金而起死回生……时间无情流逝,就在世人逐渐遗忘这桩已列为悬案的谋杀案之时,一名个头高大,貌似外国人的神秘男士,替保险公司送来了当年理赔的全额保险金与利息……
导读推荐
艺术与技术
有一些“老一辈”的推理小说迷(我有时候是其中一位) 相信,“本格派”的推理小说才是“真正的”推理小说。
这种本格派的古典推理小说,应该要有一个认真严谨的谜题(最常见的是一场令人发指的谋杀),而不要是“社会派”那种社会新闻式的平凡谋杀案;谜题的铺陈应该细节俱备(有时候应该包含一张详尽的现场地图),但又要令人迷惑;小说里的人物最好不要分心去做别的事(譬如产生一场惊天动地的恋情),应该专心扮好人人有疑点的嫌犯角色(至少要扮好一个“死者”);然后,一位造型独特、个性鲜明、说话也别出心裁的侦探出场,他有一番望闻问切的调查过程,也有一些意外和波折,直到小说的末章,侦探召集了所有相关的主角、配角,经过若干声东击西却又观察入微的说明,最后才出人意表地指出:“是他,就是他,是他杀了XXX!”
这种本格派小说的印象,其实是所谓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的阅读经验残留。事实上,在黄金时代兴起以前,推理小说并不是这么形式严格,或这么定义狭隘,小说家也不尽然都把力气放在办案。我们一般把推理小说的起点定在爱伦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在一八四0年代写的三篇“史前推理小说”,在这三篇短篇小说中,业余侦探以及他的伙伴兼惊叹者与记录者的模式已经成型,开启了后世推理小说的基本架构;但推理小说并不完全从爱伦坡而来,柯林斯(Wilkie Collins,1824~1889)、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或法国的加伯黎奥(Emile Gaboriau,1833~1873),可能都给了现代推理小说更多的血缘和养分。然后,当然要算到发明神探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的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没有他,也许就没有被喜爱、被创作的推理小说的热潮。即使到了柯南道尔,推理小说作家也还不是只把重心放在布局和情节,或者只做一场作者与读者智力竞赛式的谜题开展。
装置与游戏
今天要介绍的作者菲利浦·麦唐诺(Philip MacDonald,1899~1981)就是西蒙斯心目中“笑闹派”中最有才气的作家。日本战前海外推理小说评论家井上良夫也把菲利浦·麦唐诺列为“游戏式推理”的代表性作家,认为他是创造作者与读者智力的“公平竞赛”(Fair Play)最出色的推理小说家。菲利浦·麦唐诺出身优渥,一次大战时参加了英国骑兵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战争,退役后继承了大量遗产,从此毋须工作,仅以写作消遣为乐(大部分辛苦劳动的作家们读到这里不要口出恶言,上帝特别锺爱他,我有什么办法?);这可能是他的小说轻盈(light-hearted)笔调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