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其他作品 《漫漫长眠》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漫漫长眠》

The Big Sleep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著

●平郁/译

内容简介

菲力浦·马罗是一个外冷内热的私家侦探,由于朋友的引荐,他接下了一桩内情复杂的勒索案,负责替日薄西山的史登伍将军解决麻烦。将军有两个艷丽、任性的女儿,整天在外头闯祸,马罗也因而跟着在洛杉几的残酷大街上忙碌奔走。随着尸体一具具增加,案情也越滚越复杂。除了帮客户解决问题之外,面对美色和暴力,马罗依然坚持他的硬汉本色,兀自坚持着他的街头正义,周旋于警方和不良份子之间……

导读推荐 既通俗又文艺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有一次写信给朋友说,他想要寻找“一种表现手法,既可以维持在贩夫走卒的思考程度,却又有能力说出通常只有文艺调调的小说才说得出的东西。”(a means of expression which might remain on the level of un-intellectual thinking and yet acquire the power to say things which are usually said only with a literary air.)

也就是说,他想找一种叙述语言(或方法),乍看起来像朴质不文的通俗小说,却又藏着只有艺术小说才能拥有的意义深度。或者说,他想要写一种雅俗共赏的小说,凡夫俗子读到紧凑好看的故事与有趣迷人的角色,饱学之士却从中读出细腻悠远的深沈意境。也许这个企图在狄更斯的时代并不显得奇怪,但在二十世纪以降菁英读者与大众读者分家之后,小说沟通的诉求顾了此就失了彼,这样上下通吃的目标,慢慢就变得极难企及。

但如果从后来读者大众给钱德勒的热烈支持,以及评论家给他的不俗文学评价来看,我想他真的是“找到了”,找到了他要的那种叙述手法。

就通俗面来说,他的小说成了在推理类型中进行一场革命的“次类型”(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冷硬派侦探小说”),读者众多,历久不衰;他创作的小说角色菲力浦·马罗(Philip Marlowe)至今仍是最受爱戴的侦探之一,连模仿钱德勒去写类似马罗的侦探故事都是一个经济规模不小的“产业”。而就文学评价面来说,钱德勒不但被推理界认为是最出色的推理小说创作者,更被学院派看成是足登殿堂的文学艺术家。他的文字公认是一流的,他描写人物、环境和气氛的能力,也被视为是二十世纪最好的几位作家之一。

在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带着某种贵族品味的作家们(就拿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来当例子吧),把重心放在一个谜案情节的设计(经常是谋杀案,也就是小说家所出的“数学考题”),以及一个解谜者的神奇侦探(经常是思考能力超乎常人的怪物,也就是负责解数学谜题的当事者);这些小说不太重视现实环境的对照,也不在乎人性的细节与深度,小说家们通常会简化他所描写的环境与人物的复杂性(也因此小说读来像是平面背景的舞台剧),以便清楚地进行侦探炫技式的“推理表演”。

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家们共同把这个形式推到了顶峰,把它的可能性发掘得淋漓尽致,但也逐步揭露了它的局限,有些胸怀别抱的作家们,就对这个形式不能满意,想要找出一点新的方法(approach)来,希望给推理小说更多的社会写实色彩,也给小说中的犯罪更多的理由与更多的了解;如果借用钱德勒描述达谢尔·哈梅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的话来说,就是“把犯罪还给有理由犯罪的人身上,而不只是提供一具尸体”。

第一位在这样的企图显示出非凡成绩的作者,正是这位比钱德勒年轻却出道更早的达谢尔·哈梅特。哈梅特和其他早期的“美国革命”作者,不少出身于“纸浆杂志”(pulp magazine),纸浆杂志起于廿世纪初,兴盛于二零年代,是一种针对新出现的受教育无多的劳动阅读大众的新媒介,它以奇情耸动的小说为主要内容,稿子的需求量很大,但稿费很低,传统的文艺贵族不屑为之,因而造就了一大批新作者。这些新作者不像传统文艺作家受很好的古典教育,却有很多社会打滚的经验;以哈梅特为例,他十三岁就失学,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美国着名的平克顿侦探社(Pinkerton detective agency)的探员,对真实社会的理解远远超过学院里的学者。当他写起侦探小说来,那些社会经验与街头残酷,也就自然注入了这个类型之中。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其他作品 《红盒子》2其他作品 《吓破胆联盟》3其他作品 《十八号病房》4其他作品 《艾伯比的终点站》5其他作品 《本店招牌菜》6其他作品 《校长宿舍谋杀案》7其他作品 《闸边足印》8其他作品 《眼中的猎物》9其他作品 《锉刀》10其他作品 《巴西来的男孩》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