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 精彩片段:
出场人物表
方便我们了解谁是谁
纳尔逊·阿尔格伦 (Nelson Algren,1909—1981):《金臂人》及其他描写美国阴暗面的小说的作者,1947—1950年间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恋人(大部分时间异地)。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德国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1933年逃离德国之后居住在美国;海德格尔之前的学生兼情人;《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及其他作品的作者。
雷蒙·阿隆 (Raymond Aron,1905—1983):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记者;让-保罗·萨特的同学;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德国学习,并对他的朋友说起了现象学。
詹姆斯·鲍德温 (James Baldwin,1924—1987):撰写探索种族和性的小说和文章的美国作家,在1948年搬到巴黎,在法国度过了他大部分的时光。
黑兹尔·巴恩斯 (Hazel Barnes,1915—2008):美国翻译家和哲学作家,她在1956年翻译了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威廉·巴雷特 (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的存在主义思想通俗作家;《非理性的人》(1958)的作者。
让·波弗埃 (Jean Beaufret,1907—1982):法国哲学家,与马丁·海德格尔通信并进行了访谈,普及了德国的存在主义思想;他的问题促使海德格尔写下了《论人道主义的信》(1947)。
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重要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小说家、女权主义者、剧作家、散文家、回忆录作家和政治活动家。
雅克-洛朗·博斯特 (Jacques-Laurent Bost,1916—1990):法国记者,跟随让-保罗·萨特学习,共同创办了《摩登时代》,娶了奥尔加·科萨凯维奇,并与西蒙娜·德·波伏娃偷过情。
弗朗兹·布伦塔诺 (Franz Clemens Brentano,1838—1917):德国哲学家和前牧师,研究心理学并成为首位探究意向性理论的人,这成为现象学的基础。埃德蒙德·胡塞尔从1884年6月开始在维也纳跟随他学习;布伦塔诺关于亚里士多德对“存在”一词的使用的论述也启发了海德格尔。
索尼娅·布朗奈尔 (Sonia Brownell,1918—1980):英国记者,《地平线》的助理编辑;与莫里斯·梅洛-庞蒂偷过情,后来和乔治·奥威尔结婚。
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1913—1960):法裔阿尔及利亚小说家、散文家、短篇小说作家、剧作家和活动家。
恩斯特·卡西尔 (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史家,专门研究科学、康德和启蒙运动;和海德格尔于1929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会议上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