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觉悟之道_第四十一章 十波罗蜜

那烂陀
宗教哲学
总共46章(已完结

觉悟之道 精彩片段:

第四十一章 十波罗蜜

善修波罗蜜,自利又利他,

解脱道上人,涅槃城中生。

——那烂陀

出世善法有十,在巴利语中叫波罗蜜(parami)(1)。为了求证无上菩提,每一位菩萨都修习此十波罗蜜,它们是:布施(dana),善德(sila),出离(nekkhamma),智慧(panna),精进(viriya),忍辱(khanti),诚实(sacca),决意(adhitthana),慈爱(metta),平等(upekkha)。

根据《行赞》注疏,波罗蜜是善德,应以悲心修习,以理智为指导,不受自私动机的影响,不被邪见和一切我慢之心染污。

菩萨的行为完全受悲悯一切众生之心的驱使,绝对的无私。他的慈爱是如此的无限无量,他的悲悯是如此的博大宽广,以至在无数生死之中,不懈地为众生解除痛苦,给贫穷和低贱者带来殊胜尊荣,尽心尽力帮助需求者。

当他不幸的兄弟姐妹们仍然惨遭痛苦时,他从不希求自我享受。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他将毫不犹豫地放弃他最为珍惜的财富,乃至自己的生命。这在《虎本生故事》中得到充分的说明。

为了一切有情的幸福和安乐,菩萨总是在理智的指导,以满腔的悲悯精进行化。他丰富地具备了圆满成就一切身心行为的根本品质,并把这些品质用来服务整个世界。

菩萨度化他人不是基于贪求权力和世间财富。他知道,并且也这样做了,名利不用寻找,应得之人自然可得,为什么要追名逐利?

他完全以利他为出发点,在其公正平等的度化活动中没有丝毫的自私之心。

《法句经》说:“憎与俗共知:此事由我作,事无论大小,皆可由我作。愚人作此想,增长贪与慢。”这种狭溢和自私的追求从不进入菩萨之心。

布施

布施为第一波罗蜜,它给予布施者双重功德,去除自私不善之想,发展了纯洁无我之心。“这对布施者和被布施者都是一种祈福”。

菩萨不斤斤计较接受者是否真实,因为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修习布施。他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潜伏在自己内心的贪欲。度化的快乐,由此而获得的幸福,以及痛苦的解除是布施本具的另外一些功德。

作品简介:

本书以巴利三藏经典、注疏以及流传于佛教国家,特别是以斯里兰卡的传统为基础,又是一位佛教僧人的微薄努力。

本书的第一部分叙述了佛陀的一生,第二部分阐述了巴利语系佛教。

本书是由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学大师那烂陀长老所著。长老在斯里兰卡家喻户晓,以其广博的佛学知识和高深的佛法修证而闻名于上座部佛教国家。 本书共分四十四章。以原始经典为基础,真实地介绍了佛陀的一生、结合现代科学和哲学,精辟地论述了上座部佛教的特色,系统地讲解了因果业报、六道轮回、涅盘及菩萨思想,使人耳目一新,其中更有作者自己修证后的真知灼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学者的必读书。

作者:那烂陀

翻译:学愚

标签:觉悟之道那烂陀

觉悟之道》最热门章节:
1第四十四章 生命之谜2第四十三章 八种世间法3第四十二章 四梵住4第四十一章 十波罗蜜5第四十章 菩萨思想6第三十九章 阿罗汉7第三十八章 涅槃之道——慧8第三十七章 五盖——五种精神障碍9第三十六章 涅槃之道——定10第三十五章 涅槃之道——戒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