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第三节 儒学与工业东亚
亚洲在古代是先进的,近代却落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整个亚洲只有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他各国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二战之后,日本从废墟中重新崛起,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地区与国家也实现了经济起飞,进入发达行列,它们(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一起,形成“工业东亚”。从70年代末起,工业东亚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人们在研究它是如何兴起的。除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扶植如贷款、投资、提供技术设备等等之外,其内因又是什么?很多学者注意到,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儒学传统。
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吉布尼认为,儒家伦理与美国现代经济民主主义的巧妙结合,是日本经济成功的秘密所在。他把日本这种经济形式叫作“儒家资本主义”。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认为,《论语》加算盘,是企业经营的法宝。《论语》代表儒家伦理,算盘代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如果只注重牟利,而丢掉了仁义忠孝,是办不好企业的。这两人的提法不仅适用于日本,也适用于“四小龙”,“四小龙”的经济,也是一种儒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和人的关系是商品所有者的契约关系,尽管事实上是不平等的,但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这就是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工业东亚与西欧北美并无不同。但是在如何调节社会上特别是企业内各层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人们服从权威、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等等问题上,西方主要依靠行政、法律手段,依靠物质的奖励惩罚。但在有儒学文化背景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则在其中加上了浓郁的儒家伦理的色彩。在日本,职工一进入企业就要接受忠于企业及其领导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企业领导人则以长辈身份给下属以慈爱和礼遇,实行各种形式的感情投资,使职工感到企业像家庭,感戴“家长”,努力工作。日本学者森岛通夫认为,“忠诚、孝顺和对年长者的义务一起,塑造了一个价值的三位一体。这种三位一体的价值在社会内部调节着以权威、血缘纽带和各自年龄为基础的等级关系”。这就是说,在日本忠孝等儒家道德观念仍在起作用,它们调节着上下、亲疏、长幼的等级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等级与封建时代的等级有原则区别,这里的忠孝等观念与儒家本来意义上的忠孝等也不相同,只是带有儒家伦理的色彩而已。不过正因为有这个色彩,它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就与纯行政手段不同,日本职工与欧美比较有更大的劳动积极性和更少的罢工斗争。据说这是日本工业崛起的原因之一。
在工业东亚,随着工业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收入提高,住房条件改善,金钱的诱惑加强,西方消费文化的传播泛滥,使人们抛弃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出现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浪潮,无视精神价值和道德生活。于是,困扰着西方的许多社会病,如犯罪、吸毒、性解放、家庭破裂、道德沦丧等等,也在这里孳生、蔓延。企业管理的成功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失控,形成鲜明对照。政界和知识界的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表示要重建精神价值。在这个背景之下,南朝鲜的新民运动,新加坡的礼貌运动、敬老运动、推广华语运动以及儒家伦理的宣传运动都接踵而来。这些运动的中心内容就是把儒家伦理重新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有人试图用现代精神重新解释带有儒家色彩的伦理道德观念。东西方的人士都在关注它们的实验。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工业东亚的崛起,欧美各国对儒学的兴趣大为增加,高等学校纷纷加强或新办汉学系,中国学研究机构也扩大、增多了,集中一批学者从事儒学的研究和教学,许多学术专著和论文面世。他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了解中国、东亚并与之打交道,同时还为了寻求解决西方自己的社会问题的药方。美国学者欧柏廉认为,西方的问题在科技发达而伦理落后,有许多伦理学理论鼓励了犯罪和战争。解决当代社会伦理落后的办法和维护世界永久和平的关键,可在孔子关于仁爱与中庸的教诲中找到答案这种意见在西方学者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