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_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 第一节 得天独厚的幸运儿

朱仲玉
科普学习
总共15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精彩片段:

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

前面已经多次指出,外因只是促使一个人成才的客观条件,内因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主观因素。比如母鸡孵蛋,受了精的鸡蛋,才有可能孵得出小鸡来,这是内因。母鸡的体温和耐心的孵育,能促使小鸡破壳而出,这是外因。任何一只母鸡,决不可能把未受精的鸡蛋孵出小鸡来。而一只受了精的鸡蛋,即使没有母鸡,只要给它创造像母鸡孵蛋那样的条件与环境,小鸡也能破壳而出。这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优越的外因条件,也决不可能使一个既无天才又不肯努力的人成才,而一个既有天才,又肯努力的人,一旦遇上机会,就一定会很快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由此可见,一个人想要成才,首先必须使自己具备成才的内因,然后才能在得到有利的外因促进下,成长为有用之才。自己没有成才的内因,也不肯努力为自己创造成才的内因,只是一味地埋怨生不逢辰,没有伯乐来赏识自己,外界条件太差了,这实在是一种错误。

那么,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究竟有哪些呢?本章就要叙述有关这方面的种种情况。

第一节 得天独厚的幸运儿

前面讲到,中国古代的青少年,有的四岁就能写文章。这个年龄还没有入学,不可能是老师教育的结果。这个年龄尚未步入社会,当然也不可能是社会教育或政治风云激励的结果。要说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不一定符合事实,因为他的父母即使是了不起的教育家,恐怕也很难把四岁的孩子培养到如此程度。看来唯一可能的是这个孩子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才能,即通常所说的天才。

一说天才,有人认为这是在宣扬天命论,可是事实上天才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承认有天才,有许多事情就没法解释。例如在同一个家庭里出生的孩子,受的是同样的家庭教育,所处的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也完全相同,为什么有的能少年成才,而有的则大器晚成?又如在同一位老师的教育下,作息时间相同,为什么有的学生一篇文章读一两遍就能背诵,而有的学生读了几十遍还背不下来?这些都没法用别的原因解释,只能说是由天才决定的。天才的有无,能使一个人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能使一个人少年成才,或大器晚成,甚至于成不了才。

天才是个人所独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内因,其实那是由父母在其出生之前所赋予的。说得明白一点,天才的产生是父母的功劳,是父母的优生使得孩子成了得天独厚的幸运儿。

优生学告诉我们,父母在生育子女的时候,如果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并且智力状况良好或高出于一般人,那么他们所生育的子女就有可能会比较聪明,或竟是一个天才。反之,父母的健康不佳,精神忧郁,智力一般或低于常人,就决不可能生出聪明的子女来,天才自然更谈不上了。另有一些情况是:近亲婚配的父母,酗酒或有其他不良嗜好的父母,感情不和的父母,也都不可能生出聪明的孩子,更谈不上天才。再有,父母的健康、精神、智力虽然都很好,但是母亲在怀孕过程中营养不良,有病服用了某些药物,或身体突然受了外伤,或受到了外界的不良刺激,以及受到了其他种种不利于孕育新生命的因素的干扰,也可能会影响胎儿,使孩子出生以后智力低下。

中国古代有所谓“胎教”之说,要求妇女在怀孕期间,思想、视听、言语、行动都必须纯正,那样胎儿才能受其感化,出生以后智力体格发育正常,长大以后能成为正人君子。古书中还为胎教之说举了具体例证说,周文王之母太任,在孕育文王的时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因而文王生而明圣,得归功于太任的胎教。这个例子并不是为周文王或他的母亲太任涂抹神圣的灵光,其实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目不视恶色”,就是不看那些不好的、杂乱的、或令人烦恼的事物。“耳不听淫声”,就是不听那些嘈杂的、震惊人的、或听了使人不愉快的声音。怀孕期间真能做到这样,就会终日心情舒畅、恬静安适,如果再能看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或画片,听听美妙动人的音乐,那么对于腹中孕育着的胎儿自然会产生好的影响,能使其出生以后智力体格优于常人,具备长大后有可能成才的先天条件。今天所说的优生学,其实是与中国古代的胎教之说相吻合的,或者说是吸取了中国古代胎教之说的某些部分,再加上现代科学的实验结果而发展成的一种学说。

不重视优生学,或者说不重视胎教,因而自食苦果的具体例子是不少的。试举晋武帝的子女为例。晋武帝司马炎生了许多子女,光是儿子,据史书记载就有26个之多。26个儿子中有八个“不显母氏,并早夭”,可能不是正式的后妃所生,而是随便与哪个宫女生的,自然活不了,也不许可活下来;18个有名字可查的儿子中,又有九个早死,一个白痴,一个少有风疾口眼歪斜;其余略为像点样子的儿子又多是心术不正者,多数死于“八王之乱”争权夺利的战争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史书上记有现成的答案,那就是因为晋武帝“好色多内宠”,后宫多到将近万人。晋武帝每晚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睡觉才好,他只好坐了羊车,任羊跑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停下来。后妃们为了想得到晋武帝的宠爱,就想尽办法招引羊车,她们知道羊爱吃竹叶,就竹叶插户,知道羊爱舔咸的东西,就盐汁洒地。晋武帝听任羊的指挥,在某一个地方停下来以后,先要摆酒狂饮,喝醉了才与后妃同房。像他这样荒淫酗酒的皇帝,自然生不出天才的子女,只能生出一些短命鬼、白痴和有残疾的儿子来了,而继承他皇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在位期间闹出许多笑话,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不光是晋武帝一人如此,历史上的许多封建帝王,由于生活荒淫,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也大都生不出有天才的子女来。这就告诉我们,封建帝王虽然号称九五之尊,把整个天下视为他们的私产,他们不愁吃穿,并且还要吃最美味的食物,穿最华贵的衣服,但是由于他们多数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不懂得胎教的道理,也就是不懂得优生学,所以他们的子女有天才的不多。

既然说帝王的子女有天才的不多,可是前面又曾说过汉昭帝和清康熙帝少年有为,这又如何解释?是否前后矛盾?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般与特殊之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帝王的子女不是优生优育的,而有少数则属于特殊情况。

先看汉昭帝刘弗陵。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与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并称。他的健康、精神、智力都是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超常的。汉昭帝的母亲赵倢伃,是汉武帝的宠姬。她与丈夫虽是少妻老夫,但是她既是宠姬,他们的结合应当是愉快美满的。史书记载,汉昭帝五六岁时就号称“壮大多知”,又健康又聪明,被汉武帝称赞为“类我”的一个儿子。因此,我们说汉昭帝是个得天独厚的幸运儿,多少有些天才的成分,或者至少可以从他身上排除那些帝王子女常有的不良的先天因素。

再说康熙帝玄烨。他是顺治皇帝福临的儿子。顺治帝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健康、精神、智力都没有什么问题。他虽有后妃数人,但生育的子女并不太多,说明他并非是个荒淫无度的皇帝,过早去世自有另外的原因。康熙帝的母亲孝康章皇后是个汉人,满汉两族的结合,在血统上是有益于下一代的。史书上记载,康熙帝自幼“天表英俊,岳立声洪”,说明他的健康、精神、智力都有些超常。他自幼就“愿效法父皇”,想做皇帝,在读书时特别留意于统治权术,所以,康熙帝身上既有天才的成分,又有后天的努力,他也是异于一般的帝王子女的。

根据历史记载,有不少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确实是生来就很聪明,具有天才,号称神童的。如唐朝的诗人元稹〔zhen枕〕,九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15 岁就以通二经考取了明经科。后来他成为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被并称为“元白”。北宋的文学家王禹偁〔cheng称〕,本是农家子弟,七八岁就能写文章,使当时任济州郡从事的毕士安感到很惊奇,就到他家里去了解情况,看到他当时正在磨面,于是就以石磨为题,叫他当场作文。王禹偁略加思索以后,很快就写了一首诗:“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这首诗不但把磨的轴心必须正,磨的漏眼里应慢慢地放进粮食,人们只要轻轻用力,就能把磨转动起来的情况写出来了,并且一语双关,写出了自己的心地正直,眼下虽然还迟迟无出头之日,但是只要有人肯着力提携,他就能很快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后来,王禹偁在29岁那年终于考中了进士,先后出任成武县主簿☾1☽、长洲县知县、大理寺☾2☽评事等职,而他写的诗文也开始不胫而走,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学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生而警敏”,幼年读几百字的文章,读几遍就能背诵。12岁去参加六论考试,文章援笔立就,内容还写得很好。刚20岁就已名闻四方,受到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赏识。南宋的清官兼学者陈埙〔xun勋〕,自幼聪明而又好学。他的祖父陈叔平去世的时候,他才四岁,就已能跪在灵堂上向前来吊唁的客人答礼,跑前跑后地迎宾送客,俨然像个成人的样子了。祖父的好朋友楼钥看到陈埙很聪明,就以“银杏”为题,叫他对对子。陈埙脱口而出说“金桃”。楼钥说:“银杏是果实的名字,俗称白果。你这金桃是什么?”陈埙回答说:“记得杜甫的诗中有‘鹦鹉啄金桃’的句子。据我看,那是一种金黄色的桃子,即俗称黄金桃的品种,所以与您说的银杏正好是一对。”陈埙小小年纪,就能背诵杜甫的诗句,并能以金桃与银杏相对,使楼钥听了很高兴,连声夸奖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后来,陈埙十几岁就通过县、府二级的考试,20岁就考中了进士,先做了黄州教授,后又任太学博士、枢密院编修及常州、衢州的知州。晚年他在家乡鄞〔yin银〕县讲学,培养了许多人才。

总之,自幼智力超常的天才事实上是存在的,这是中国古代某些青少年成才的一种内因。那些得天独厚的幸运儿的智能,并不是由老天爷赋予的,而是由他们的父母赋予的。优生学为我们解答了所谓天才之谜,而历史上的某些记载,特别是有关帝王子女的记载,又为我们提供了不优生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的反证,使我们敢于做出有无天才的结论。我们既为中国古代那些具有天才的青少年成才而庆幸,也为那些由于父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低能儿和夭折者而惋惜。做父母的应当讲究优生优育,以求生育出一个有天才的子女来。而那些得天独厚的幸运儿,更应当发奋自强,使自己的天才得到很好的发挥,真正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作品简介:

本书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作者:朱仲玉

标签:朱仲玉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科技专题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五章 几点教训与启发3第四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种种情况4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 第五节 在逆境中奋起夺取胜利5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 第四节 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6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 第三节 勤奋用功才有真才实学7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 第二节 从小树立远大目标8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 第一节 得天独厚的幸运儿9第二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外因 第六节 千里驹遇伯乐的机缘10第二章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外因 第五节 政治风云的激励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