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传统文化探源_第四章 文娱篇 第四节 别具特色的民间体育

徐博东张明华
科普学习
总共22章(已完结

台湾传统文化探源 精彩片段:

第四章 文娱篇

第四节 别具特色的民间体育

台湾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采,虽大多源于大陆,但风格独特,充满生活情趣。

(1) 扒龙舟

我国南方各省,普遍有“端午”(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之俗,相传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至今仍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喜爱。台湾同样盛行,每年一到端午(台民称端午节为“五月节”),由北到南,凡临河近海之地,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俗称“扒龙舟”。

同是赛龙舟,台湾却有许多独特之处:早在赛前一个多月,台湾各地就开始制造大赛气氛,农历四月初一、十五和五月初一,要分别打三次“预备龙舟鼓”,告诉人们:一年一度“扒龙舟”的季节又到了,大家要提早做好准备,故台湾有“五月节,龙船鼓”的谚语;此外,五月初二,各村要召开“龙船会”,商筹有关扒龙舟的具体事宜。台湾的龙舟一般长五丈余,用樟木制成,中央部宽四尺半,高一尺半,舷描龙鳞,色彩华丽,构造精妙。船头妆饰着红三角形的龙舌旗,船尾有长七尺的红三角旗,上书“水仙尊王”和竞赛单位名称。有的龙舟上还搭有各式各样的牌楼,十分壮观。台湾龙舟的形状也特别:江南龙舟“龙首”高昂,“龙颈”既长且高,船身成“乙”字形,而台湾龙舟“龙首”前冲,并无立起的长颈,颈尾稍翘起而已;再有,台湾龙舟下水前要举行“点睛”仪式。据说此俗源于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一次张僧繇于金陵(今南京)安乐寺墙上画了四条龙,栩栩如生,但一直不肯给龙点上眼睛。他说若点上眼睛,龙便会飞走。众人听后都哑然失笑,认为是无稽之谈,谁知他提笔点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后,那两条龙果真摇头摆尾,腾空而去。故台湾龙舟制好后,绝不马上点睛,唯恐它真的飞走,那龙舟赛岂不要告吹!鹿港的龙舟赛更特别,赛前要举行“龙王祭”,把参赛的龙舟运到龙山寺广场,请出龙王神像,用块红彩蒙住龙的眼睛,龙角上挂“神灯”、花圈和饼圈。然后点上香火祭拜。还要把龙舟上的鼓、锣、桨、舵等所有比赛用具,一一贴上“神符”;最后燃放鞭炮,抬着龙王神像和龙舟,唱起古老的《龙王歌》,在市街上浩浩荡荡地游行一番,沿街商民纷纷烧香礼拜,观看热闹,仪式结束后,比赛才正式开始。

台湾扒龙舟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宜兰县礁溪乡二龙村,参加比赛的是两个邻村分别以赖姓和林姓宗亲组成的乡民。比赛次数虽多,但从未决出过胜负,原因是他们不设裁判,起划号令由船头的两位锣手自己商量,双方同意就敲锣下令开赛。可是只要有一方觉得本方起划的冲势尚未把握好,就不肯敲锣,所以常常比上个把钟头,还没比出一回合来;再有,终点处抢旗,也没有裁判,除非实力过于悬殊,不然谁先抢到旗也没个定论。因此,这两村的乡民,每年都认为自己是“冠军”。上、下二龙村虽然只有160多户人家,可是据说这种比赛已有190多年的历史了。二龙村村民坚信,龙船有龙神,如果划输了,会带来恶运。为求平安,上、下村比赛时都十分卖力,志在必得。而且他们认为,如果不办比赛,那一年村子一定会出问题,二龙河也一定会淹死人。故而比赛格外激烈,据说以往要连续比赛六天,现在已缩短到只有一天了。届时,要放水灯、请戏班演平安戏,热闹非凡。

台湾扒龙舟之俗,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由当时的台湾知府蒋元枢在台南法华寺的半月池主持比赛。难得的是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封建旧俗下,参加比赛的竟然大部分是妇女,故而盛况空前,影响很大。但是宜兰二龙村的龙舟赛却从不让妇女参加,因为他们相信有“龙神”在,所以妇女们甚至连靠近龙舟都不准。如此看来,不能不说200多年前的那位“蒋知府”算是相当开明的了。

(2) 荡秋千

“荡秋千”是台湾民间最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每逢闰年农历三月初六武当山“玄天上帝”诞辰之日,嘉义市都要举办一次大型赛事。所用秋千由巨大的刺竹搭制而成。每逢闰年正月初一前三天就要派壮汉到竹崎、梅山一带去砍伐巨大刺竹,所需竹长12米以上,40多厘米粗,竹龄起码10年,手工搭制,桩埋约2米,架高约13米,相当于四层楼高;主架外绑有横干支架,成“八卦无极”形;秋千用竹竿做悬索,板架离地足有1米高,如果没有相当的体育基础,恐怕连踏板都上不去。比赛于三月初六日下午举行,分个人、团体两组,每组又按不同年龄分少年、中年、老年三个级别进行。不计时间,以荡得高者为胜。平日,谁都可以上架去荡荡玩玩。到比赛当日,赛场四周人山人海,人们屏息凝神,成千上万双眼睛紧张地盯着高悬在秋千架上的人,一上一下,越荡越高,时而全场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时而掌声四起,欢声雷动,热闹非凡。

台湾荡秋千比赛,相传始于2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当时嘉义地区瘟疫流行,台民纷纷祭拜玄天上帝,祈求消灾赐福,果然瘟疫很快止息。为感激神明的保佑,民众遂决定祭神后表演节目以娱神,但一时想不出好的主意。这时有位举人偶见其女在荡秋千,于是灵机勃发,以为秋千荡入高空可使人与神接近,就倡议举行荡秋千比赛。从此成俗,沿袭至今。这种比赛每逢农历闰年举行一次。

如果说以上两种比赛是起源于节庆活动,那么下面三种比赛则是起源于劳动。

(3) 拔河

“拔河”比赛与渔民、船夫的“拉网”有关。台湾民间大部分地方的拔河比赛和大陆没什么不同,唯独彰化鹿港特别,可说是真正的“拔河”——在河的两岸对拔。赛前,比赛组织者在河中设置空浮油桶数十只,上置粗长绳一条,通向河两岸,绳的两端又分出五根支绳。比赛双方各出20人,四人一组,分别执那五根支绳,成扇面形散开,裁判一声令下,两岸同时发力猛拉,输的一方往往被河对岸的赢方拉得“全线崩溃”,收不住脚步,“扑通”、“扑通”地掉进水里,成了“落汤鸡”。出现这种场面,河两岸不论谁输谁赢,都被逗得捧腹大笑,泪流不止,其乐融融。

(4) 赛风帆车

作品简介:

台湾文化,既有原住民的“土著文化”特点,也有中国大陆“闽文化”、“岭南文化”、“中原文化”、“天越文化”、“荆楚文化”等的特征,还受到了相当程度“外来文化”的影响,吸收、融合了各种文化的许多有益成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显著的地方特色,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者:徐博东 张明华

标签:徐博东张明华台湾传统文化探源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文化专题

台湾传统文化探源》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结语 台湾文化的特点3第五章 技艺篇 第四节 古朴实用的民间工艺(下)4第五章 技艺篇 第三节 古朴实用的民间工艺(上)5第五章 技艺篇 第二节 精彩纷呈的庙宇装饰6第五章 技艺篇 第一节 惟妙惟肖的神像雕塑7第四章 文娱篇 第四节 别具特色的民间体育8第四章 文娱篇 第三节 优美动人的民歌野调9第四章 文娱篇 第二节 风格迥异的南管北管10第四章 文娱篇 第一节 绚丽多彩的地方戏剧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