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 精彩片段:
人和自然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印度是由亚历山大大帝发现的。但是,亚历山大大帝虽然横穿了锡克族的家园———旁遮普平原,跨越了印度河,却未深入到印度腹地,而这个腹地才是真正的印度人的居住地。从那时直至今天,这些印度人一直在喜马拉雅山与德干高原之间的那片恒河流域上生活着。直至公元1500年之后,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航行到了马拉巴尔海岸,并在果阿登陆,欧洲人才因这次航行而首次揭开了这个奇异王国的神秘面纱。
一旦开通了欧洲至印度这个香料、大象和黄金寺庙之国的海上通道,地理学新知识就滚滚而来。为了满足地图市场的需求,阿姆斯特丹的地图生产商不得不加班加点,玩命地干活。从此之后,欧洲人把这块富庶的半岛的角角落落都翻了个底朝天。下面对印度地貌作个简介。
从阿拉伯海一直到兴都库什山,一路纵贯印度西北的吉尔特尔山和苏莱曼山,这一系列山脉把印度同外界隔开了。从兴都库什山直至孟加拉湾的喜马拉雅山,又在北部呈半环形把印度包围起来,使印度彻底与世隔绝。
注意,在地图上,印度与欧洲相比,她的比例被缩小了。印度的面积几乎同俄国除外的欧洲相匹敌。如果把喜马拉雅山搬到欧洲大陆,喜马拉雅山就会从法国的加莱一直延伸至黑海,其中海拔比欧洲最高峰还高的山峰至少有40座,山上冰川的长度是阿尔卑斯山冰川的平均长度的5倍。
印度是地球上最炎热的一个地区,有好几个地方的年均降雨量保持着全球最高纪录(年均降水达1270厘米)。印度人口为3.5亿,不同的语言和方言有150种。90%的印度人仍然靠天吃饭,如果某一年降雨量不足,由于饥荒而死亡的人数会在200万(这是1890—1900年的平均数)之上。现在,在英国人的努力之下,蔓延的瘟疫被控制住了,种族之间的混战被平息了,许多水利灌溉设施建起来了,一些基本卫生常识(这些当然要印度人自己掏钱)也被印度人掌握了,但这导致印度的人口出生率上升了。如果人口按这个速度增长下去,势必又会回复到过去的贫困状况,当饥荒、瘟疫再一次降临,儿童的死亡率又会回升,天天从早到晚都会有人往贝拿勒撒山上运尸体。
印度主要河流都与山脉的走向平行。西边,印度河上游穿过旁遮普省全境,然后从北部山区冲过来,形成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为亚洲北部那些贪婪的征服者挺进印度腹地提供了便利。恒河,号称印度人的圣河,几乎是一路向东流去,与从喜马拉雅山群峰之中发源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之后,才一起奔入孟加拉湾。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也几乎是一路向东流来,直至受阻于卡西丘陵,才掉头向西,与恒河很快就合流了。
印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就在这个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大约只有中国还有那么几片地方和这里一样,狭小的一块土地上拥挤着几千万人,为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生存资料而勾心斗角。两条大河的汇合处是一片潮湿而泥泞的三角洲,加尔各答,这个印度最重要的加工业中心就矗立在这片三角洲的西岸上。
恒河流域物产丰富,本应是一块民殷财足的沃土,但是,由于人口长期严重过剩,才致使整个地区不堪重负。首先,恒河流域盛产大米。印度人、日本人、爪哇人种植水稻并非因为他们喜欢吃大米,而是由于水稻产量高。在这些以英尺甚至英寸来丈量的土地上,每平方英里出产的大米比在同样的土地上种植其他作物的收获要更多。
然而,水稻种植却是又苦又脏。说脏有点难听,但是,它的确是描述水稻种植最恰当不过的词眼。上千万上亿的男女在泥水和粪肥中趟来趟去,也趟去了他们的大部分岁月。先在泥土中培育出水稻秧苗来,待水稻秧苗长到9英寸高时,再用手拔出来,移栽到水田里,直至收获季节。稻谷收割完后,通过一种很复杂的排水系统把稻田里恶臭的泥浆排进恒河。而恒河水又是那些聚集在贝拿勒撒的虔诚信徒的饮用水和洗澡水。但贝拿勒撒的信徒认为,流入了水田泥浆的恒河水是神圣的,比任何形式的洗礼都更能把人类的罪恶洗涤干净。贝拿勒撒不仅是印度的罗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
黄麻是恒河流域的另一种农作物。100年之前,黄麻这种植物纤维第一次进入了欧洲市场,成为了棉花和亚麻的替代品。黄麻是植物内茎的皮,同水稻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水。黄麻收割后,先放在水中浸泡几周,再剥除表皮,把纤维撕出来,最后运到加尔各答的工厂,加工出黄麻口袋、绳索,编织出一种印度人穿的、较粗糙的衣服。
植物靛蓝是恒河流域的另一种出产。我们能从中提取蓝色染料。不过,最近人们发现蓝色染料还能从煤焦油中提取出来,而且比从植物中提取更经济更实惠。
最后一种作物就是鸦片。鸦片本是一种药物,能减轻风湿病患者的痛苦。在印度,为了耕种供养他们所需的水稻,大多数人不得不把大多数日子消磨在没膝深的烂泥里,得风湿也就在所难免。
恒河流域平原外侧的山上,原来覆盖着古老的森林,现在都变成了茶叶种植园。具备湿热的气候条件,这种小树叶的灌木才会生长,而山坡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方。在山坡,茶树这种植物的柔软的根茎不会为流水所伤及。
恒河平原的南部是像三角形的德干高原。高原上出产三种产品。中部主要出产棉花,也种植一些小麦。由于中部降雨量太少,饥荒经常出现。印度柚木的主要产地是德干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山区。柚木质地坚硬,不会弯曲,不会变形,还不会腐蚀铁。在铁制蒸汽船发明之前,柚木在造船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还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