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本营·井冈山 精彩片段:
第十章 井冈山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帅
“井冈山的老战友”粟裕
1972年1月10日,在陈毅同志追悼会上,粟裕见到了毛泽东。
当时,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毛泽东环视了一下左右,见到了粟裕,他深情地对粟裕说:“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不多了。”
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多么亲切的称呼!陈毅是,粟裕也是。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同毛泽东、朱德等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
粟裕是在上了井冈山之后,才认识毛泽东,并从此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逐渐从一名红军基层指挥员成长为共和国第一大将。
作为共和国的大将,粟裕为创建新中国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有口皆碑、举世公认的。但是,将军本人却从不讳言:自己的军事才能,是在红军时期那最艰难的岁月里,跟随毛泽东学到的。
也就是说,粟裕跟毛泽东学军事,始于井冈山的斗争。
粟裕虽是湖南人,但在上井冈山之前,并不认识毛泽东。
粟裕于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5年高小毕业后,考入位于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于次年11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离开二师到武昌,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漫长的戎马生涯。
大革命失败后,粟裕随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在潮汕失败后,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艰苦转战湘粤赣边地区。在攻打武平县城的战斗中,他因身负重伤而掉队,却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赶上了队伍。当起义军内部一些不坚定的军官、士兵对革命产生动摇、纷纷离开部队的严峻时刻,粟裕的这一表现受到了朱德、陈毅的格外器重和战友们的称赞。
10月下旬,起义军余部到达赣南信丰时,进行了一次整编,将部队缩编为一个纵队,下辖9个连队,粟裕被任命为第五连政治指导员。
1928年1月,粟裕随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进驻湖南宜章,参加了湘南起义。4月,又随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从这时起,粟裕作为工农革命军中的一名连党代表,跟随毛泽东在革命战争的海洋里学习游泳。毛泽东的雄才大略,高人一筹的建军思想,使粟裕钦佩不已。他认真学习,细心揣摸,很快就取得了进步,仅仅两年时间,就由一名连级干部成长为一名师的指挥员。
在朱毛会师后召开的第一次连以上干部会议上,粟裕亲自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原则的讲话。会上,毛泽东扳着手指,一项一项讲着红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