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本营·井冈山 精彩片段:
结语
1965年5月22日,井冈山。
天,格外的蓝;山,格外的青。满山的杜鹃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蜿蜒的盘山公路犹如一条玉带环绕在群山峻岭之间,峰回路转,直插云天。
一队轿车沿着公路盘旋而上,在雄伟险峻、倚天耸立的黄洋界缓缓停下。身披大氅、精神矍铄的毛泽东走出车门,来到了黄洋界上。
这是毛泽东自1929年离开井冈山之后,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重返井冈山。
毛泽东来到当年红军守卫哨口时住过的营房旧址前,仔细地察看,喃喃细语。然后信步登上山顶,满怀深情地指着黄洋界四周的山峰叠嶂,向站在他身边的人说道,这就是黄洋界!
来到这井冈山的大门,来到这当年的哨口,毛泽东显得有些激动。他要随行的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等前去察看有无当年红军所修工事的痕迹。当得知工事依稀可见时,他沉思良久,仿佛又回到了那难以忘怀的斗争岁月……当年,毛泽东率领上井冈山的部队不足千人,而现在,毛泽东是有着数百万兵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
当年,毛泽东仅是方圆不过数百里的割据区域的领导,而现在,毛泽东是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的起始点,就是毛泽东现在踏着的地方——井冈山。
毛泽东浮想联翩,感情难以自抑。就在一行人饱览了黄洋界的自然风光后准备离开时,毛泽东将随行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召到木制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下,兴致勃勃地说:“我们在这里合影吧!留着永恒的纪念。”
傍晚,毛泽东一行的车队抵达井冈山的中心茨坪。
此时,群山环抱之中的茨坪,千百盏灯火就像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闪烁光芒,分外耀眼。
昨天还在湖南省会长沙,今天就到了井冈山的茨坪,毛泽东感慨万分。他当年从湖南浏阳引兵井冈,可是足足走了半个多月呀!无怪乎毛泽东一到井冈山宾馆,就风趣地说:“这可和当年大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几百里地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井冈山,还是机械化快!”
又回到了这块魂牵梦萦的故地,又回到了这片难以割舍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