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_第四篇 倒计时开始 引子

何建明
纪实报告
总共22章(已完结

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 精彩片段:

第四篇 倒计时开始

引子

生活中有一样东西,像是一道无声的命令,又如擂起的战鼓和起航的汽笛,看到它,你心中便会产生紧张感、紧迫感。那就是不知是谁发明的“倒计时”牌。

伟大的长江三峡工程,从孙中山最初设想的宏愿,到后来关于上与不上的问题争论了近半个世纪,再后来在技术问题上又论证了一二十年,当决定上马三峡工程时,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给予这个伟大工程的施工时间是17年。

17年的工程时间可以列为“超长工期”了。但真正了解三峡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你会发现17年对具体的工程执行者来说,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的工夫。

17年已经够漫长了,国人不愿用更长的时间等待那期盼已久的“高峡出平湖”的时刻,我们的第三代领导人同样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那雄伟的“世界第一库”建成。

于是,17年的三峡工程“倒计时”,从全国人大通过决议的那一天起,就像高悬在所有三峡建设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这个时间对百万三峡移民的概念又是什么呢?那是催马的鞭,那是出弓的箭——

根据工程设计,三峡水库必须在2009年之前全部完工,在这之前的三峡工程建设有几个大阶段:1994年正式施工,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第一次蓄水、首次发电及永久性船闸开通,2009年大坝建成,发电机组全部安装完毕和全面发电。这是工程技术的进度表。百万移民是与之紧密相关的另一项工程,同时又是完全不同的人文工程。对任何一个水库来说,引水是它的终极目标。移民工程则不同,它虽然也必须有时间表,可它不可能有终极目标。移民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其根本意义也在于此。

移民的时间表必须跟着工程建设的时间表走,然而它又必须有自己更超前的时间概念。历史上有多少教训已经让决策者吃过“水赶人走”的苦头。人必须远远地将水甩在后面,才是成功的水利工程,才是成功的移民事业。

可17年的三峡工程并没有给百万移民工作留下多少空隙时间。1992年年初人大的决议刚刚通过,人民大会堂里的掌声尚在神州大地回荡,年底三斗坪的百姓突然看到家门口来瞭望不见尾的施工大军……

移民外迁,家搬人走,是一夜间的事。

库区人民有些措手不及,至少心理准备远远不够。更何况,还有许多事情没有想通想透,结婚的日子是选在移民之前还是移民之后?生孩子是选在搬家之前还是等移民后再说?年轻人想的是这些。老人想得更多:儿子的婚事到底早办好还是等安好新家再办?死了后是埋在自己的故土还是到新的家乡去火葬?

然而,村前门口有块长江三峡移民的“倒计时”牌在告诉大家:时间已经一天比一天少了,你想好了得走,你没有想好也得走。三峡建设,国家决策,全民必须服从!舍小家,顾大家,当个移民很光荣!那些听起来像口号,可对库区百万移民来说,却又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动员令,又是紧紧张张的离家远迁的限时令。

不走不行。晚走也不行。赖着拖着更不行。

作品简介:

《国家行动》以中国最宏伟壮阔的世纪工程——三峡大移民为背景,通过一个个真情故事,移民过程中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社会矛盾冲突,着力表现移民干部为三峡工程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三峡移民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情操。

《国家行动》是一部真实客观的形象和形象生动地反映三峡移民工程的优秀文学力作。它用史诗性和文学性的语言,为我们全在纪录三峡移民工程提供了一种值得鉴赏的文本。

《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的成功创作,是何建明创作征途中的又一次里程碑。

评论家们对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位评论家感慨道:“读何建明的《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真切地感受到一颗火焰般的心在跳动。他的文笔是带激情的,他的文笔是带火焰的。这部作品是诗意最浓,情感最真的一部。”

面对专家的肯定和移民们的感激,何建明心如止水。却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其实我还应该写得更好一点儿的。”我知道这不是何建明的故作姿态。因为就要求那一点儿进步,已成为他永远的追求。

作者:何建明

标签:何建明国家行动报告文学三峡

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最热门章节:
1第五篇 走出峡江 第十九章 美丽的家园等待你2第五篇 走出峡江 第十八章 平安江上行3第五篇 走出峡江 第十七章 离别的夜晚4第四篇 倒计时开始 第十六章 女人的特殊魅力5第四篇 倒计时开始 第十五章 “死亡”突然发生6第四篇 倒计时开始 第十四章 镇长的国事与家事7第四篇 倒计时开始 第十三章 书记使神招8第四篇 倒计时开始 引子9第三篇 世界第一难 第十二章 最难最难的是国家10第三篇 世界第一难 第十一章 难在说不清的事儿上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