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 精彩片段:
第五篇 走出峡江
第十八章 平安江上行
早晨8时。码头上锣鼓喧天,人声沸腾。由一千余人组成的“移民船”就要离开峡江,随长江之水一路东去。
移民们个个胸前别着自己的“移民标签”,上面有他们的名字,有他们原先的村镇地址,也有他们新迁入地的家庭地址。从这小小的标签上,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工作之细致。上船的那一刻太让人难忘:八九十岁的老人,需要几个人抬着;六七十岁的兄弟会在此刻相抱痛哭,通常他们是一个留在库区,一个当了外迁移民;妇女们的哭声几乎没有断过,被感染的孩子们或拎着书包或牵着小狗小猫也在不停哭泣。只有那些二三十岁的男人们此刻默默不语,他们把目光投向老房子,投向旧城,投向滚滚东去的长江……
乡镇干部来了,县委领导来了。他们多数是随船而行,也有的前来向移民们作最后的道别。
“乡亲们,你们过去是我们三峡人,以后还是我们三峡人!三峡永远是你们的娘家,我们永远是你们的娘家人!祝你们一路平安!我给大家鞠躬了!”县长和书记毕恭毕敬地向每一位移民弯下腰,握过手。
这些父母官的眼里同样噙满了泪水。
“呜——”载着三峡移民,载着历史壮丽画卷的巨轮,要开了。顿时岸上岸下,是一片带着哭腔的“再见”声。
船远了,一直到完全看不清对方的人影,相互道别的亲人们仍在不停地招手致意。惟有不见边际的滔滔长江之水,把他们的心连在一起,轻轻道着“一路平安”的不尽别语……
这是出门的第一程。
习惯于夜枕山头日朝黄土的移民们对在水中行的巨轮,从新鲜感开始到陌生感,再由陌生感转为恐惧感。加之单调和狭窄的船上生活,一些移民的情绪躁动起来——
最先的躁动是从五等舱开始的。
“镇长,你给说清楚:为什么别村的移民坐二等舱、三等舱和四等舱,惟独我们村的移民就只能坐五等舱?咋,到这份上了你们还一碗水端不平呀?成心欺负人不是?”一位姓罗的移民气势汹汹地冲镇长而来。
镇长赶紧解释:本来并没有安排移民坐五等舱的,偏巧原定在广东打工直接去接收点的几十个人一下回到了库区,他们提出与大队人马一起走,这样计划就打乱了,只好有几个移民和我们护送组的干部坐五等舱。
“你们当官的坐啥等舱我不管,我们只同其他村的移民比,他们能坐二三四等舱,我们也要同等待遇,要不大家就都别想到达目的地!”姓罗的移民转身直朝驾驶台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