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雪冷血热_十五、踏破兴安万重山 第五十二章 “只要是血在温,只要是头尚存”

张正隆
纪实报告
总共60章(已完结

雪冷血热 精彩片段:

十五、踏破兴安万重山

第五十二章 “只要是血在温,只要是头尚存”

在东北战场牺牲的最后一位军长

许亨植,原名许克,3路军西征前化名李熙山。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其父因反日被通缉,1913年全家流亡中国东北。他1930年入党,同年五一在哈尔滨参加游行示威被捕,“九一八”事变后被组织营救出狱,任宾县特支委员。之后任哈东支队指导员、大队长,3军1师2团团长、3团政治部主任、3师政治部主任,9军政治部主任,3军军长,3路军参谋长兼12支队政委。

3路军老人说,许亨植高个,圆脸,浓眉大眼,一身“疙瘩膘”(凸起的块状肌肉,意为结实),爽快,果断,说话、办事“嘁里喀嚓”(干脆、利落),打日本那是坚决性的。

讲一口流利汉话的许亨植,先后在宾县、汤原做地方工作,1933年春又被派到珠河县黑龙宫。这位与金策、李启东同时期的职业革命家,扮作雇工,水田、旱田都是把好手,人又豪爽、仗义,谁有困难,竭力向前,而且见多识广,颇受拥戴,许多年轻人都要跟他拜把子,愿意听他的。当时,铁道北的黑龙宫、侯林乡一带,有许多义勇军、山林队,打着反日旗号反日的不反日的,对共产党和珠河游击队的态度也形色不一。许亨植向这些队伍宣传“1·26”指示信,许多头头都表示欢迎,对这个谈吐不凡、一表人才的朝鲜族小伙子,很是高看。

许亨植能打硬仗,有人说他是员猛将。1936年初,在道南高丽营子战斗中,面对绝对优势的日伪军,有的义勇军临阵脱逃,援军又被阻在途中,3师政治部主任许亨植坚决不后退,终于打退了敌人。官兵士气大振,接下来又在拉拉屯、五道岗、十八层甸子战斗中,连战连捷,打出威风。

3军西征,许亨植率先遣队。3路军西征,也是这员猛将率领首批部队披荆斩棘。

西征先锋,人生地不熟,每一步都是第一步,会有什么样的凶险,又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智慧?这一切都无法详述,只知道把这样的担子交给他,这本身就意味着什么。

1938年9月6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致张寿篯的信》中说:

熙山同志在半年来的九军工作中,是相当的执行了中央路线的。他正(确)的对待了上层的关系,以诚恳和坦白的精神去说服上层,使上层能容许和帮助下层党政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训练班的方式,能够提拔一部分新的干部和团结一部分干部在党的左围。并训练班的方式来起模范作用,而改善队内政治工作和队员的一般意识倾向,在队内建立了党的组织。因此当九军二师进行投降时,能够推动上层及时的清洗了队伍,能够实现了新的九军二师岭西远(征)计划。

有老人说,8军也好,9军也罢,政治部主任这个角色,不但难干,而且凶险。许亨植在9军干得挺好,跟李华堂等人也处得挺好,这是非常难得的。可有人认为他跟赵尚志是一伙的,把他调离了。

倘若许亨植继续担任9军政治部主任,9军后来会怎样,这是谁也不好说的。他在大罗勒密的密营中,办了3期军政训练班,培训120余名官兵,李华堂被俘叛变后,正是这些骨干撑起了9军的脊梁。

作为北满省委委员、3军军长、3路军参谋长,他自然也参与了省委和3路军的许多重要决策。

1939年10月27日,他在给某人的一封信中写道:

作品简介: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作者:张正隆

标签:张正隆雪冷血热抗战战争

雪冷血热》最热门章节:
1尾声 在史诗中重塑民族灵魂2尾声 光明与光荣的基石是强大3十七、尚志悲歌 第五十七章 大英雄4十七、尚志悲歌 第五十六章 “永远”有多远5十七、尚志悲歌 第五十五章 谁希望赵尚志消失?6十六、“过苏联” 第五十四章 抗联教导旅7十六、“过苏联” 第五十三章 “阶级祖国”8十五、踏破兴安万重山 第五十二章 “只要是血在温,只要是头尚存”9十五、踏破兴安万重山 第五十一章 西荒抗战10十五、踏破兴安万重山 第五十章 大游击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