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雪冷血热_十七、尚志悲歌 第五十七章 大英雄

张正隆
纪实报告
总共60章(已完结

雪冷血热 精彩片段:

十七、尚志悲歌

第五十七章 大英雄

壮士一去兮

1941年10月中旬,在度过了应该说招待很好却是度日如年的10个月没有铁窗的“工作房子”生活后,赵尚志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这是个被称做“五花山”的季节,经霜的树叶,赤橙黄绿青蓝紫,在秋风中喧闹着覆满山岭。不知这一年如何,往常这时候北满经常落雪了,有时还挺大的。

蹲“洋笆篱子”,住“工作房子”,赵尚志有多少愤怒、痛苦,这一刻就有多少激动、兴奋。

只是这一次的心境,又与上一次大不同。

上一次是作为东北抗联总司令,起码是3军、5军、6军、7军、11军的总司令,“领导破坏敌军整个体系的斗争”。这次是奉命率领一支4个人的小部队潜回北满,一旦日苏战争爆发,便去炸毁兴山(鹤岗)发电厂和佳木斯至汤原间的铁路,并配合苏军在小兴安岭深处、汤旺河上游老白山附近修建飞机场。

如果就是这样子,那就与抗联其他的境内外来去的小部队,没多少差异了。

一行5人,赵尚志和原3军留守团团长姜立新、原3军3师3团团长张凤岐、原6军士兵赵海涛、原2路军士兵韩有,在苏军协助下渡过黑龙江,在萝北县大马河口附近登岸。负重很大,赵尚志命令每人卸下3公斤炸药,连同一些不急用的东西都暂时“插”起来。张凤岐有本《联共(布)党史简编教程》,赵尚志也让“插”起来。而他那个挺沉的帆布包,里面都是他写的材料,无论怎么轻装,他都一直背着,一副与之共存亡的架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

除了前面说过的那个“实际工作环境”,有人还给赵尚志想了个去处:“或派赴内地,直接由中共中央适当分配工作(延安)。”

而赵尚志此行的意图,或者在东北拉队伍打游击,或者就是去延安。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东北抗战情况,还有自己的情况。用有的老人的话讲,是申诉、告状。

“宁肯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也不回苏联。”赵尚志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没人知道他写了多少材料,以及口头、书面多少次要求回国。“诺门罕事件”把他从“洋笆篱子”解放出来,这次能够脱离“工作房子”,也与苏联的国际环境紧密相关。苏德开战近4个月了,东线日军也随时可能北进,苏联必须全力应对。只是这个季节回国,对赵尚志实在是太不利了。倘是上一次那样绿肥红瘦的春末夏初,可能就不是今天人们已知的结果,可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在党籍问题上,远东军已经尽力了,而且苏联人敬重这位小个子的大英雄。赵尚志牺牲后,远东军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据说还出了一本小册子。夏伯阳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传奇式英雄。但是,苏联方面不可能牺牲它在远东更大的利益。赵尚志自然心知肚明。

作品简介: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作者:张正隆

标签:张正隆雪冷血热抗战战争

雪冷血热》最热门章节:
1尾声 在史诗中重塑民族灵魂2尾声 光明与光荣的基石是强大3十七、尚志悲歌 第五十七章 大英雄4十七、尚志悲歌 第五十六章 “永远”有多远5十七、尚志悲歌 第五十五章 谁希望赵尚志消失?6十六、“过苏联” 第五十四章 抗联教导旅7十六、“过苏联” 第五十三章 “阶级祖国”8十五、踏破兴安万重山 第五十二章 “只要是血在温,只要是头尚存”9十五、踏破兴安万重山 第五十一章 西荒抗战10十五、踏破兴安万重山 第五十章 大游击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