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_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人们的贷款往往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

丹·艾瑞里
社会心理
总共84章(已完结

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 精彩片段:

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很久以来,经济学家坚持认为人类行为和各种社会制度的运作已经在理性经济学模式里得到充分描述,他们认为人类都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精于计算,能够在每一项决策中充分权衡成本和收益,以获取最佳的结果。

但是,金融危机接踵而至,从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裂到2008年次贷危机和紧随其后的金融风暴,都在以触目惊心的现实告诉我们,心理作用与非理性行为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理性经济学家(还有我们大家)所愿意承认的程度。

事情起源于质押贷款业务中一些不当的习惯做法,担保债务凭证(简称CDO,大多数是以房地产抵押做担保的股票)使这些问题更加严重。反过来,担保债务凭证又加速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造成恶性循环,使房地产进一步贬值。它还把金融服务业不同参与者的一些不当习惯暴露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2008年3月,摩根大通银行以每股两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贝尔斯登公司,价格如此之低是因为贝尔斯登正在接受与担保债务凭证有关的业务造假调查。7月17日,那些把相当大的赌注压在担保债务凭证和其他以房地产抵押做担保的股票上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披露了几乎500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最终有26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因为与担保债务凭证交易有关的不当做法受到调查。

9月7日,美国政府把最大的房地产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收归联邦政府管理以避免其破产,因为这两家公司一旦破产将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更可怕的后果。一周之后,9月14日,美林证券公司被美洲银行收购。第二天,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发清偿危机,极可能使经济突然垮塌。又过了一天(9月16日),美联储给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提供借款以避免其破产。9月25日,华盛顿互助银行被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查封以后,被迫把旗下的分支银行卖给了摩根大通,又过一天,该银行的控股公司和剩余分支机构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条申请破产保护。

9月29日星期一,美国国会否决了小布什总统提出的紧急援助一揽子方案(正式名称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结果美国股市大跌778点。就在美国政府忙于制定另一方案以求下周通过批准的时候,正在与花旗集团以及富国银行(最终被美国银行收购)举行收购谈判的美联银行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股市对此的反应是进一步暴跌,损失了22%的市值,成为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华尔街最黑暗的一个星期。

这些银行制度健全,配备了精明非凡(非常理性的)的经济学家,奉行的都是传统模式,却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

如果理性经济学的方法不足以保护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模式呢?考虑到人类容易出错、心血来潮,以及各种非理性行为,我认为我们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关于新政策、新准则的建议,应该以人们实际上是怎样行动的为基础,而不是先假定他们完全理性,再以他们应该怎样行动为基础。

这一观点看起来非常激进,事实上,它却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观点。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在他的辉煌巨著《国富论》(1776年)出版之前,就写出了《道德情操论》(1759年),后者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前者,但是更多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指出,情绪、感情以及道德伦理也是人类行为的不同侧面,经济学家对此不但不应该忽视(更不用说无视了),还应该把它们当成值得研究的课题。

大约200年前,另一位经济学家约翰·莫里斯·克拉克同样指出:“经济学家可能试图忽视心理学,但是他若想忽视人类的本质则是全然不可能的……如果经济学家从心理学家那里借用了有关人的概念,那么,即使他的著作独树一帜,从本质上也有可能仍属于纯粹经济学的范畴。如果他不这样做,也避不开心理学。相反,他将不得不创建自己的心理学,而这种心理学将会是很糟糕的。”

经济学是怎样从欣然接受人类心理现象,转为完全不承认人类行为存在非理性的可能的呢?原因之一,毫无疑问与经济学家对于简单数学模式的痴迷有关。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非常想给公司、企业和决策者提供简单的、有形的答案。两者都能成为他们有时忽视非理性因素的很好理由,但这样做却把我们引到了一条危险的路上。

我在想,行为经济学的目标是重新发扬亚当·斯密著作中有关人类行为和心理因素与经济利益关系的论述。总的来说,行为经济学研究人员致力于对传统经济学做出修正,把实实在在的、司空见惯的、经常表现为非理性的各种行为都考虑在内。我们想把经济学从通俗心理学(它常常禁不住推理、内省测试,尤其重要的是,禁不起实验检验)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使其向对人类行为的一种包容性更广的研究回归。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经济学才会更好地提出合适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人们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为退休而储蓄、教育子女、安排医疗保险等。

噩梦醒来以后,我们共同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不同的世界。下面,我想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把我对一些问题所做的思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是什么把我们带进了目前的经济泥潭之中?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刚刚发生的这一切?我们应该怎样考虑未来,采取哪些必要的步骤,避免我们重蹈覆辙?我对下面有些问题的回答没有经过股票市场的实证实验,因为股票市场的性质决定了直接进行实验不太可行。因此,这次回答是我根据心理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实验得出的一般性结果,以及从我个人经验和专业角度做出的推导和引申,对此,你们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出自己的判断。

人们的贷款往往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

作品简介:

我们为什么会浪费丰盛晚宴中的精致食物,却对一张打折优惠餐券念念不忘?

在做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时,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正在做出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本书中,丹·艾瑞里带我们进入了行为经济学领域,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颠覆了人们曾经普遍认同的我们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假设。无论是咖啡、减肥,买一辆车还是谈恋爱,我们的决策行为中总是带有各种非理性。

找出存在于不同领域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各种力量,针对影响我们个人、企业,以及公共生活的普遍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这正是行为经济学所要做的。

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性力量。然而,这些非理性的行为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是有系统的、可预测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可预测的非理性。

作者:丹·艾瑞里

翻译:赵德亮夏蓓洁

标签: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

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最热门章节:
1致谢2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承认非理性的存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高额奖金是把双刃剑:激励与压力4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金融市场全球化更容易诱发经济危机5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知道“金融市场到底怎么了”对我们很重要6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重建信任才是最佳的救市方案7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金融计划的谬误与蝴蝶效应8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保持诚信与获取利益的两难选择9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人们的贷款往往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10附录1 关于正文部分章节的补充说明及趣闻逸事 第十章 维生素泡腾片真的可以治疗感冒吗?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