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 精彩片段:
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金融计划的谬误与蝴蝶效应
有一种被社会科学家称作“计划谬误”的普遍现象,它和人类的一种倾向有关,那就是人们往往对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估计不足(这就是道路整修总是没完没了,新建筑总是不能按时完工的原因)。证明计划谬误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找一些大学生,问一下他们在最充分的条件下完成一项重大任务,比如学位论文,需要多长时间。
“3个月。”几乎是一致的回答。
接下来,问他们在最差的条件下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6个月。”他们一般会这样回答。
然后再问另外一组学生,在正常上课、做作业、参加规定的各项活动的情况下,完成学位论文预计需要多少时间。
“3个月。”他们通常这样回答。
考虑到前面的两种回答,你可能以为他们预计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接近6个月,或者可能是4.5个月,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的回答总是过于乐观,尽管非常不现实。如果你认为这类判断错误只是大学生才会有,那么再想想你自己,你答应过你的妻子(丈夫),下班后晚上6点到家。你全心全意地想信守诺言,但总是会出一些问题,拖住你不能按时动身。你的客户来了电话,你收到老板的邮件需要立即回复,你的同事到你的办公室对某件事滔滔不绝地大发议论,或者你准备打印些东西,打印机却卡住了。如果平时你每次使用时打印机都会卡上5分钟,你动身回家之前就会把这一点考虑在内。但是,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冒了出来,而且你根本预测不出到底是哪件倒霉事把你绊住了,我们像过电影似的在脑子里安排好了如何离开办公室(发出最后一封邮件,打印好明天开会用的资料提纲,装好手提包,拿上钥匙,开车回家),却偏偏没把可能出现的中断和波折考虑进去。
事实证明,计划谬误对我们制订预算也有重大影响。当我们考虑大致能买得起什么,买不起什么,应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时,我们就会考虑每月的账单和花销,或多或少地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决定。但是如果生活中出了岔子,发生了计划之外的情况,比如房顶坏了要翻新,汽车轮胎坏了需要换一套,我们手头却没有钱付,那就可能打乱我们原来的计划。这一类糟糕的事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其中很多我们根本就没有想到。
令人遗憾的是,故事还没有完,因为计划谬误悄无声息地与金融业联合起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劫难。事实证明,金融业很清楚我们对一些负面事件的观察存在盲区,这就是它到头来总是吃定我们的原因。我们有时碰到困难手头拮据,没有按时缴费或者开了张空头支票,这下麻烦可就大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来讲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我那一天的倒霉遭遇,以及我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
2006年冬,我出国一个月,就在那个月,我的汽车保险到期了。我回来后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给我的保险代理打电话,要求续保。“不行,不行,不行。”她口气非常坚决,我有些吃惊,“如果你的保单已经过期,就不能通过电话续保。你必须亲自到我们办公室来,重新投保。”
我那时住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离保险公司所在地波士顿的距离大约为250英里(400公里)。我和我的保险代理在电话里争论了一番,还给其他几家保险代理去了电话,但他们的要求是一样的。因为是我造成保险过期,我已经被该行业列入黑名单,在他们眼里,我成了坏人,代理人员必须和我面对面地谈话才能批准新保单。因此我花了6个小时赶到波士顿,中午刚过就到达保险公司办公室——我打算送上一张支票,把保单续期,再搭火车回普林斯顿。你可能以为余下的事很简单,但是,你错了!事情一点儿也不简单。
到达保险公司后,保险代理人员告诉我的头一件事就是我的保费要增加一大笔钱。希拉,保险代理人,正式通知我,因为我个人造成保险过期,我失去了累计的良好驾驶记录折扣。我现在成了次等人,我适用于和青少年相同的保费率。更糟糕的是,他们不接受我的支票,因为在他们眼里,我的行为已经暴露出我不负责任的真面目。
“那么,信用卡行不行?”我问道,并试着尽量压制我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