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_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金融计划的谬误与蝴蝶效应

丹·艾瑞里
社会心理
总共84章(已完结

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 精彩片段:

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金融计划的谬误与蝴蝶效应

有一种被社会科学家称作“计划谬误”的普遍现象,它和人类的一种倾向有关,那就是人们往往对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估计不足(这就是道路整修总是没完没了,新建筑总是不能按时完工的原因)。证明计划谬误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找一些大学生,问一下他们在最充分的条件下完成一项重大任务,比如学位论文,需要多长时间。

“3个月。”几乎是一致的回答。

接下来,问他们在最差的条件下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6个月。”他们一般会这样回答。

然后再问另外一组学生,在正常上课、做作业、参加规定的各项活动的情况下,完成学位论文预计需要多少时间。

“3个月。”他们通常这样回答。

考虑到前面的两种回答,你可能以为他们预计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接近6个月,或者可能是4.5个月,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的回答总是过于乐观,尽管非常不现实。如果你认为这类判断错误只是大学生才会有,那么再想想你自己,你答应过你的妻子(丈夫),下班后晚上6点到家。你全心全意地想信守诺言,但总是会出一些问题,拖住你不能按时动身。你的客户来了电话,你收到老板的邮件需要立即回复,你的同事到你的办公室对某件事滔滔不绝地大发议论,或者你准备打印些东西,打印机却卡住了。如果平时你每次使用时打印机都会卡上5分钟,你动身回家之前就会把这一点考虑在内。但是,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冒了出来,而且你根本预测不出到底是哪件倒霉事把你绊住了,我们像过电影似的在脑子里安排好了如何离开办公室(发出最后一封邮件,打印好明天开会用的资料提纲,装好手提包,拿上钥匙,开车回家),却偏偏没把可能出现的中断和波折考虑进去。

事实证明,计划谬误对我们制订预算也有重大影响。当我们考虑大致能买得起什么,买不起什么,应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时,我们就会考虑每月的账单和花销,或多或少地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决定。但是如果生活中出了岔子,发生了计划之外的情况,比如房顶坏了要翻新,汽车轮胎坏了需要换一套,我们手头却没有钱付,那就可能打乱我们原来的计划。这一类糟糕的事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其中很多我们根本就没有想到。

令人遗憾的是,故事还没有完,因为计划谬误悄无声息地与金融业联合起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劫难。事实证明,金融业很清楚我们对一些负面事件的观察存在盲区,这就是它到头来总是吃定我们的原因。我们有时碰到困难手头拮据,没有按时缴费或者开了张空头支票,这下麻烦可就大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来讲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我那一天的倒霉遭遇,以及我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

2006年冬,我出国一个月,就在那个月,我的汽车保险到期了。我回来后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给我的保险代理打电话,要求续保。“不行,不行,不行。”她口气非常坚决,我有些吃惊,“如果你的保单已经过期,就不能通过电话续保。你必须亲自到我们办公室来,重新投保。”

我那时住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离保险公司所在地波士顿的距离大约为250英里(400公里)。我和我的保险代理在电话里争论了一番,还给其他几家保险代理去了电话,但他们的要求是一样的。因为是我造成保险过期,我已经被该行业列入黑名单,在他们眼里,我成了坏人,代理人员必须和我面对面地谈话才能批准新保单。因此我花了6个小时赶到波士顿,中午刚过就到达保险公司办公室——我打算送上一张支票,把保单续期,再搭火车回普林斯顿。你可能以为余下的事很简单,但是,你错了!事情一点儿也不简单。

到达保险公司后,保险代理人员告诉我的头一件事就是我的保费要增加一大笔钱。希拉,保险代理人,正式通知我,因为我个人造成保险过期,我失去了累计的良好驾驶记录折扣。我现在成了次等人,我适用于和青少年相同的保费率。更糟糕的是,他们不接受我的支票,因为在他们眼里,我的行为已经暴露出我不负责任的真面目。

“那么,信用卡行不行?”我问道,并试着尽量压制我的怒火。

作品简介:

我们为什么会浪费丰盛晚宴中的精致食物,却对一张打折优惠餐券念念不忘?

在做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时,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正在做出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本书中,丹·艾瑞里带我们进入了行为经济学领域,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颠覆了人们曾经普遍认同的我们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假设。无论是咖啡、减肥,买一辆车还是谈恋爱,我们的决策行为中总是带有各种非理性。

找出存在于不同领域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各种力量,针对影响我们个人、企业,以及公共生活的普遍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这正是行为经济学所要做的。

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性力量。然而,这些非理性的行为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是有系统的、可预测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可预测的非理性。

作者:丹·艾瑞里

翻译:赵德亮夏蓓洁

标签: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

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最热门章节:
1致谢2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承认非理性的存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高额奖金是把双刃剑:激励与压力4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金融市场全球化更容易诱发经济危机5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知道“金融市场到底怎么了”对我们很重要6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重建信任才是最佳的救市方案7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金融计划的谬误与蝴蝶效应8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保持诚信与获取利益的两难选择9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人们的贷款往往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10附录1 关于正文部分章节的补充说明及趣闻逸事 第十章 维生素泡腾片真的可以治疗感冒吗?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