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精彩片段:
下篇 改变自我
第六章 自我管理,抓住时间的小偷
懒惰的心理,比懒惰的手足,不知道要危险多少倍。而且医治懒惰的心理,比医治懒惰的手足还要难。因为我们做一件不愿意不高兴的工作,身体的各部分,都感到不安和无聊。反过来说,如果对于这种工作有兴趣、愉快,工作效率不但高,身心也感觉到十分舒适。因不适宜的劳动,使身心忧郁而患成的病症,医生称为懒惰病。
——戴尔·卡耐基
战胜忧虑,高效工作
卡耐基箴言
人不会因为工作过度疲劳而死亡,但是会死于浪费和忧虑。
有一个事实可能会令你很吃惊,单单脑力劳动不会让你疲劳。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是几年前,科学家们试着找到人脑工作多长时间会感到“超负荷”,也就是疲劳的科学定义,结果令这些科学家震惊。他们发现在大脑工作时,血液在通过人脑时丝毫没有疲劳的迹象,但是从正在工作的工人血管里抽出的血液,就会含有很多疲劳毒素和疲劳产物。如果你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取出一滴血,即使是在一天的工作之后,也没有任何疲劳毒素。
就大脑而言,在8小时甚至12小时之后,它的工作效率会像刚开始工作时一样高。大脑是完全不知疲倦的。那么是什么使你疲劳呢?
心理治疗家认为,我们感到的疲劳,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引起的。英国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学家海德费在他的《权力心理学》里说:“我们感到的大部分疲劳,都是心理影响的结果。实际上,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布列尔博士说得更详细。他说:“一个久坐的工人,如果健康情况良好的话,他的疲劳百分之百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响。”
哪些情感因素会导致疲劳呢?当然是刻板、懊恨、一种不受赏识的感觉以及忙乱、焦急、忧虑,等等。这些感情因素使人容易疲劳,易于感冒,使工作成绩下降。我们之所以感到疲劳,是因为我们的情绪使身体紧张。
欧乐威·梯德的高效管理
欧乐威·梯德是纽约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每天都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做决策。你也许以为他会被一大堆工作包围着吧?恰恰相反,他不但没有被工作捆住手脚,反而以高效著称。
那么,梯德又是如何做到高效管理的呢?下面就是他的做法,他说:“忧虑是一种习惯,而我在许久以前就打破了这种习惯。我认为我之所以能解除烦恼,应当归功于下面三项举措。我太忙了,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沉溺于那些自我毁灭的焦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