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传 精彩片段:
第五十章 威望与使命
他的名,是风范。他的影响,形成带动的力量,营造和谐,带来秩序。他的每一个倡议、每一次大声疾呼,都推动了文明的进程。
他对社会的一言一行,都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响。他仁爱为怀,但在捍卫正义时,也表现为铁面无私。非典之后,服务于社会更成为他自觉自愿的行为。这样的事情,每天每时,都在发生。
有一位李先生,是国家机关干部,老家在广东顺德。2003年非典期间,他回老家探亲。他的一位朋友对他说起非典:“罗红霉素被抢购光了,药厂都生产不出来了,当衣原体治哪,搞错啦!要出大问题哦,说不定要闹成国际灾难。”那时,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经出现非典患者死亡病例。
且不论用罗红霉素治疗非典是错误的,单说罗红霉素价格的混乱状况,就令钟南山光火。
钟南山以罗红霉素为依据“炮轰”当时的国家药监局。媒体报道如火如荼,是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在实行药品招标采购之前,抗生素罗红霉素曾经是发生在病人和医院之间的一场闹剧。
抗击非典战役之后的几年间,罗红霉素的市场表现更加活跃。品种有30多个,价格从2元钱到30元钱不等。同样一种药,换一个牌子又可以去赚钱,而且是赚更多的钱。罗红霉素一药多名,厂家巧立名目。
在全国政协分组会上,钟南山铿锵有力地发言时,国家药监局局长就坐在他的旁边。
但是,这挡不住钟南山的义愤填膺:中国光一个罗红霉素,就如此混乱无序,药品的质量怎么可能保证?
国家药监局一年批1万多种“新”药,造成药品的价格增加。药品换一个名字,价格就可以增加很多。同一个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相关材料往发改委、物价局那里一报,价格就这样加上去了。
然而药品招标,并没有给混乱的药品市场带来规范的秩序。不仅如此,反而出现了另外一个倾向。本来,招标是为了寻找出一些质量更高、价格更合理的药。结果,招标唯一的标准是,只要廉价就好,越便宜越好。所以,就走歪了药品招标这条路。
钟南山痛心地说,我们很多真正的民族企业、很优秀的企业,它们的成本是降不下来的,而那些投机钻营、乱七八糟的企业就钻了空子。招标招上来的药很多是不合格的,真正的好药通过招标却招不上来,因此打击了民族药业。这样,一些很好的药物要从国外进口,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又加重了中国老百姓的负担。
另一方面,招标委员会的专家中有很多根本不是专家。他们既不懂药,也没有临床经验。
2009年5月,有一件令钟南山非常欣慰的事:卫生部和环保部联合制定了一个标准:把灰霾天纳入大气污染的范畴。这是他一直大力呼吁的,终于有了结果!
近几年来,环境保护部门通报空气的情况时总是说,污染源越来越少,空气质量改善了。但是,老百姓感受不到,因为头上的天总是灰蒙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