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人物谱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长征中的聂荣臻
长征,铁流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在前有敌人拦阻、后有敌人追击的艰难形势下创造了这一时代壮举。当时,红军不仅要战胜数倍于己的反动军队,还要战胜自然界的千难万险,为自己寻找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1934年10月中旬,红1军团近2万名将士先后离开了根据地的群众,告别了为之浴血奋斗的山山水水,踏上了寻求解放全中国的漫漫征程。
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离开瑞金时,正当夕阳西下。
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红色的轮子,落在远处的山边上,从山的缺口背后射出了一束束很长很长的光线,它好象在收回一切力量。层层叠叠的群山,渐渐变成了紫褐色的一抹,涂在天际线上。瑞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走出家门,默默地站在道路两旁,用眼泪、用忧虑的表情为红军送行。聂荣臻走在队伍里,不时地回过头来。他太激动了,真舍不得离开瑞金的山山水水,舍不得离开送别的乡亲和战友。快三年了,他亲眼看到根据地人民向红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儿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盐送粮,调治红军的伤病员,他们把自己的血输到伤员身上;他们不分日日夜夜,同红军并肩站岗、放哨,建设苏维埃政权。现在,红军要走了,反动派会更加凶狠地镇压和蹂躏这块红色的土地……想到这里,聂荣臻依依不舍,放慢了脚步。
红军出发时,把印钞票和宣传品的机器以及印好的宣传品、纸张,还有兵工机器等大量笨重的物资都带上了,真像一次大搬家。聂荣臻自己的行李只有一条毯子、两条被单,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套灰色的绒衣。这是他南征北战的全部家当。进入五岭山区以后,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伍拥挤不堪,行动缓慢,每天只能前进二三十里。
载重行军极其艰难;蒋介石又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
第一道封锁线是蒋介石经常吹嘘的所谓“钢铁封锁线”。1军团对面的敌人是国民党广东部队的一个旅。这股敌人发现红军主力突围以后,边打边撤,似乎无心恋战。聂荣臻指挥部队经过3小时激战,就把这道“钢铁封锁线”冲垮了,红军主力在1、3军团的掩护下,从南康、大庾岭边缘地区进入广东境内。
第二道封锁线设置在湖南桂广、汝城至广东城口一线的山上,守敌主要是陈济棠的部队。尽管这里碉堡和碉堡之间沟壕相通,火力互相连结,但由于陈济棠履行了同红军签订的秘密协议,只进行了形式上的堵击,主力红军没有费多大劲,一军团却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钉子”。
第1军团对面之敌是一批保安部队,他们没有和正规红军交过手。不知何种原因,陈济棠关于为红军放行的命令还没有传到这个部队,他们驻守一个叫城口的路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红2师6团团长见此情形,命令1营佯称国民党的军队,从正面前进,与敌人纠缠,2营从侧后迂回,很快缴了这股敌人的械。当他们看清站在面前的是红军时,惊讶极了,一个个举起手,说:天哪,红军怎么来得这样快。
突破两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通过空中和地面的多种侦察手段,基本判明了红军的突围企图。蒋介石得知红军主力已经跳出封锁线,气得火冒三丈,拍着桌子骂这个“饭桶”,骂那个“混蛋”,骂了整整半个小时,又气急败坏地命令部队堵击围歼红军。
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线湖南境内的良田至宜章之间。这个地段,公路铁路交通都较发达,敌人调遣兵力非常方便,敌人在这一线也修了不少碉堡。
为了掩护全军顺利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党中央要求1军团派一支部队控制粤汉铁路东北约10多公里的制高点——九峰山,掩护中央纵队从九峰山以北至五指峰之间的安全地带顺利通过。
九峰山,峰峦连绵起伏,那九座峰顶,从上到下全是苍黑的岩石,有的地方非常突出,有在转瞬间就可能倾倒下来的感觉;有的地方又凹了进去,里面似有很深的岩洞。山坡上到处长着枝桠弯曲的野生杂木,就像巨人身上长出的粗毛一般。红军如果占领了九峰山,就可以阻止广东军阀先期占领粤汉线上的乐昌,阻止他们从乐昌向红军中央纵队发动袭击和堵截。
左权参谋长建议说:是否可以派一个连到乐昌去侦察一下,看看敌人到什么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