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发迹史 精彩片段:
第十七章 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卖官案
第一百节 牵扯洋人案件复杂
署抚常大淳让一名侍卫来请曾国藩到巡抚衙门讲话,说是有要事相告。曾国藩只得带了两名贴身侍卫,也没用仪仗,步行到巡抚衙门的签押房。
一进签押房,曾国藩见大同府署任张同林正坐在下首和常大淳拉家常。三个人见过礼,曾国藩道:“不知常大人匆匆把本部堂呼唤过来有何指教?”常大淳笑了笑,没有言语。
张同林一拱手道:“下官昨儿得到一个消息,所以匆忙赶来见二位大人,怕晚了误事。”
曾国藩一愣,问:“可是关于那赵二的?”
张同林道:“正是!大人昨儿派下的核捐委员徐观察到了大同,下官便按大人的意思,把劝捐簿上有名有姓的都着专人传了来问访,又派人把赈灾局里的替大善人办公事的两个人也叫到衙门里,哪知被传唤的人没来到,倒是来了一个洋人。下官的属下有认识的,说是夷邦的一个来大同传教的神父,在大同府已住了半年,到处拉人信什么上帝。大同府素无洋人往来,下官又不懂洋腔,便找个借口躲进签押房,让一个能干的属员去对付他。哪知那洋人竟然不讲洋话,偏说出一口似是而非的山西话,口口声声要找下官问话。下官的属员知道下官一贯讨厌洋人,就推托说下官到外地办差去了。哪料那洋人非但没理会,竟然抡起巴掌打了起来,还骂衙门里的人是猪猡。下官看洋人越闹越凶,根本没有走的意思,就只好走出来,当面和那洋人讲话。那洋人这才住了手,但却口口声声让下官交出赵二来,说赵二是他的人,信上帝不信皇帝。下官费了好大一顿口舌,才算把他糊弄走。洋人从前门出了知府衙门,下官便从后门来省城见二位大人。”
常大淳没等张同林讲完便急忙道:“涤生啊,这赵二的案子是不能再查了!有个洋人在里面,还是个高品级的神父,洋神父可是大于我大清的督、抚啊!查来查去,别再把我们头上的乌纱给查没了。先放了赵二,大同赈灾局我们另委别人来办吧。”
“先慢着,”曾国藩沉吟一下,问张同林,“赵二入教,是什么时间的事?”
张同林两手一摊道:“下官从不与赈灾局的人来往,何况赵二的品级比下官都大。他何时结识洋人,下官怎么能知道呢?”
“张太守,”曾国藩忽然脸一沉,正色道,“本部堂说句你不愿听的话,地方父母不同于养老归籍的闲散大员,对辖区内的民情、吏情、水情、田情,都应该了若指掌;虽不能事事亲为,但也要知道轻重缓急。赈灾局就挨着你的知府衙门,问赈灾局的情况,你一问三不知,问赵二的情况,你除了艳羡,仍是空白,这怎么能行!”
常大淳万没想到当着他的面,曾国藩就能变起脸色来训斥张同林,全然不顾忌同乡的情面。脸上霎时露出不快,想劝阻几句,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茬。那脸就开始青一阵、紫一阵、白一阵、红一阵。
张同林已是吓得浑身乱抖,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道:“大人教训的是!下官失察,下官失察!”
曾国藩转过头,对尴尬万分的常大淳道:“中丞大人……”
常大淳不容曾国藩讲完话,拦腰便把话头一截,气急败坏道:“右堂大人,快不要抬举下官,下官只是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