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与做人 精彩片段:
做人篇
四、享福太早,将来恐难到老
题解
本篇辑缀了曾国藩自咸丰四年六月至同治四年闰五月写给四位弟弟与两个儿子的二十一封信中有关力戒奢侈、力主勤俭的内容。
从时间跨度上,本篇可以说是最大的,从1854年7月12日至18 6 4年7月1日几乎十个整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的是曾国藩是怎样地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甚至十分严厉地教育弟弟及子侄。
之所以如此,是基于曾国藩的一个恒久不愈的心病:忧心败家。他自己仕途上的成功,使家庭在当地成为望族,但是这反而让他忧心忡忡,他太理智了,太谨慎了,他深知富贵难持、盛则易衰的道理,这是经由自己从无数古圣前贤那里学到的,他又用这些来反复告诫自己的弟弟与子侄们。他对儿子说:你幸运得以依靠祖父余荫,生活丰厚舒适,心宽无忧无虑,因此就安逸享乐,不再把读书建立功业当做大事。古人说:“劳则善心生,逸则淫心生。”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担心你是过于安逸了。他的六弟曾国华阵亡后,很长时间连尸体都找不到,六弟在世时,他曾多次指陈六弟的傲气,但一旦六弟故去,本着死者为大的原则,他不再指责六弟的不足,而把遭此凶祸的原因归于兄弟不和,归咎于自己,但是却由此更增添了他的忧患意识,尖锐地指出:我们家晚辈子女都越来越奢侈,享福太早,将来恐难到老。这样的痛下针砭,其中恐怕是含着对六弟血的教训的深刻反省的。
故此,曾国藩提出一个非常切实的主张,即勤、俭二字。他总结爷爷的经验,加上自己发明,提出了著名的八字要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还进一步指出:如果不能全做到,就只做到一“早”字,“早”则含着一个“勤”字,含着“劳”字,可以说读书、种菜、养鱼、养猪、洒扫全都含在里面。而“俭”字则是力戒奢华,这对望族大家的子弟而言也许最难做到。对这勤、俭二字,曾国藩说得非常精彩:“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此外,曾国藩还十分看重“敬”字,意在告诫家人对所享有的一切存着一份珍惜,一份恭谨,由此饮水思源,追溯祖先的恩德,即考字,恭敬地予以祭祀;也包括对邻里及他人的尊重,即“宝”字,与外人融洽关系;当然也包括家人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为此他要求所有子侄辈们在家要经常做些打扫庭院之类的活,出门不要坐轿子;所有女孩子要学会洗衣、做饭、烧茶;新娘来到我家,应当教她进厨房做菜肴,尽量纺线织布,不能因为她是富贵人家的女儿就不做事情。甚至竟然提出如下的苛刻要求:三个女儿一个儿媳,每年都要做一双鞋寄给我,各自表达自己的孝心,各自比赛针活的精细。所织的布,做成衣服、袜子寄来,我也可以看出她们在闺房里是勤快还是懒惰。而且连轿子的规格及所去的地方都提详细要求:远行可以坐篾轿,坐四人抬的大轿却不许。坐四人抬的呢轿就不许进县城和衡阳城,更不许去省城。现在湖南籍的总督有四个,每家都有子弟留在家中,都与省城各衙门有来往,没有听说有坐四人抬的大轿的。我从前在省里办团练时,也从没坐四人抬的大轿。从这件事推论,做任何事都应该保存谨慎俭朴的作风。
不勤不敬,难逃衰败之运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老弟足下:
儿侄辈总须教之读书,凡事当有收拾。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样子,至要至要。吾兄弟中惟澄弟较勤,吾近日亦勉为勤敬。即令世运艰屯,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愿愿吾弟及儿侄等听之省之。
(咸丰四年六月初二日与诸弟书 公元1854年6月26日)
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老弟足下:
儿侄辈总应该教他们读书,什么事都应当让他们处理,要让他们勤劳谨慎,不要作打呵欠、伸懒腰散漫的样子。这十分重要。我的兄弟中只有澄弟比较勤快。我最近也努力做到勤奋恭敬。尽管世道艰难,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还是勤则兴盛、懒则衰败,这是万世不变的道理,希望我弟、我儿侄们认真听取,认真反省。
澄、温、沅、季老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