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幽默大师林语堂_三个小孩

朱艳丽
传记回忆
总共35章(已完结

幽默大师林语堂 精彩片段:

三个小孩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林语堂40自寿诗的最后一句是:“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鬓尚且无。”

纯净的童心是林语堂浩瀚才情的源头,惟有童心,他的文章才真,才动人。

他一直像个孩子一样,睁圆了眼睛,注视着这个奇异的世界。他说自己只有半路出家的中国教育和西洋教育,中国很寻常的花卉树木的名字,他好些不晓得,还有金鱼的习惯,植兰技术,鹌鹑与鹧鸪的分别,以及吃生虾的感觉,他一概不知,就像小孩走入大丛林,一切新鲜而让人神往。

他看电影时常哭得稀里哗啦,不明就里的人看见一个大男人在黑暗的电影院耸着肩膀抽泣,认为没有丈夫气,他义正辞严地反驳:“人非木石,焉能无情?当故事中人,床头金尽,壮士气短,我们不该挥几点同情之泪吗?或是孤儿遭后母凌虐,或是卖火柴女冻死路上,或是闵子拉车,赵五娘食糠,我们能不心为所动吗?或是夕阳西照,飞鸟归林,云霞夺目,江天一色,我们能不咋叹宇宙之美不由眼泪夺眶而出吗?”

有一回林语堂和翠凤去南京戏院看《孤星泪》,出来后翠凤边擦眼泪边问他:“你哭了没有?”

“当然,”他说,“看了这种影片而不哭,还算有人心吗?”

“人生在世,年事越长,心思计虑越繁,反乎自然的行为越多,而脸皮越厚,比起小孩子,总是少了一个什么都说不出的东西,少了一个‘X’。我想还是留点温情吧。大人不要失其赤子之心,应该留点温情,使心窝中有个暖处。不然,此心一放,收不回来,就成牛山濯濯的老奸巨猾了。”

相如7岁生日那天,他大清早爬起来,跑到厨房用糖霜在蛋糕上一笔一划地写“生日快乐”,因为力道把握不好,字有些变形,可他照样高兴得一个劲儿傻笑。凤如和玉如唱起生日歌,他突然泪流不止。翠凤以为是灰进了眼睛,起身给他吹,他却说,是孩子们的声音太动听,感动得不能自已。他抱起相如,亲个不停,还破例给了她一块钱。

1943年回重庆,林语堂到孤儿院看表演,注意到一个跳舞的小女孩体态灵动,才十一二岁,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可爱极了。隔天,她又上台表演弹钢琴。仅有两面之缘,林语堂就下定决心要收养她。他说,女儿们渐渐长大,不像小时候那么天真可爱,家里没有小孩子的笑声,很冷清。

那女孩儿叫金玉华,家里穷养不起才被送到了孤儿院。她父母觉得这是天上掉下来的福分,连忙答应了。但是孤儿院有规定,收养可以,可不能带离孤儿院。林语堂一力承担了玉华的教育费。抗战胜利后,美国出台排华法令,林语堂四处托关系,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养女办到美国来了。因为事前没和翠凤商量,翠凤心里不痛快,她已经生了三个女儿了,收养个儿子还说得过去,女儿就免了。况且玉华患有先天性的心脏风湿病,治不了,她的哥哥也不同意,说是丢金家的脸,打电报逼玉华回国。最后玉华只能回去了。

林语堂心伤不已,有些事情不是努力了就能做得好的,就像当年的锦端。林太乙说:“他心灵深处,藏着几个伤痕,他毕生不能忘怀。”

在风光秀美的坎城,林语堂最高兴的就是和林太乙的女儿“全世界最乖的小妞”玩。他埋头写作的时候,小妞突然爬过来,钻进书桌里扯着他的裤脚站起来,林语堂乐得一把抱住她亲个不停。小妞在路边看见了一个蚂蚁窝,林语堂慈爱地问,那有几个蚂蚁啊?小妞瞪大了眼睛,想来想去,说“七八个”。林语堂哈哈大笑,“我的小蟑螂还真是聪明哩!”

小妞还有个弟弟,林语堂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剪下来,和两个外孙的照片贴在一起,自称是“三个小孩”,把翠凤和太乙归为“大人”一类,得意地对外孙说我们怎样,她们怎样。翠凤出去买菜,他们故意把鞋放在饭桌上,躲进衣橱里。翠凤回来后找不着人,屋里屋外地叫唤:“人呢?怎么回事?”语堂告诫外孙不要出声,自己却咯咯地笑起来。最后忍不住了,一起冲出来扑到翠凤身上。“堂啊,你怎么尽带着小孩胡闹!”翠凤沉下脸问,语气却满着笑意。

作品简介:

林语堂是个奇怪的人。

朋友常常问他:林语堂,你是谁?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只有上帝知道。又有一次他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

他相信善良、怜悯、快乐,他穿露脚趾的鞋子上学,靠妻子的嫁妆留洋,他至死怀念心爱的女子,却和妻子活出了半个世纪的金玉良缘;幼时他穷得吃不起一碗素面,后来成了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富翁作家,住上了花园别墅,却为了发明一台没有投产的打字机,把十几万的家产打了水漂;他因为幽默名动中国,又因为幽默而日夜被骂,却号称要钻牛角尖坚持到底;长女如斯自缢而亡,他歇斯底里流泪说要笑着面对。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烟鬼,带孩子看脱衣舞的清教徒,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反教育的语言学博士,体育运动爱好者,无所顾忌的文人,崇拜金钱,不爱面子,喜欢流泪,安静而好客,待人真诚,骂人不遗余力,他是一个杂文家、小说家、散文家,写真话,会教书,他坦率、诚恳、乐观、风趣;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保持一分我行我素的矜式,是现实主义的理想家,也是满腔热情的达观者。

纵令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林语堂如是说。

在这一点上,林语堂和鲁迅泾渭分明。他因为鲁迅的骂名而闻名,却和鲁迅保持了十余年的友情。他们对骂得越凶,私底下的感情越好,不再互骂的时候,友情也消失了。鲁迅要以匕首和投枪唤醒沉睡的民众,他却祥林嫂似的不厌其烦地唠叨一朵花开的美丽,陶渊明生活的精致和俭约,苏东坡失意时的旷达。鲁迅说一个也不宽恕,他说眼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之于鲁迅,那是时代的选择;之于林语堂,那是生活的选择。

林语堂是快乐的智者,是日常里弄的哲学家,他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发酵出快乐的因子,并用笔流传下来。

他是不可重复的,也因而不能被忘记。

作者:朱艳丽

标签:幽默大师林语堂朱艳丽

幽默大师林语堂》最热门章节:
1杂糅的生活2吃与记忆3演讲趣闻4三个小孩5世无恶人6烟 癖7“下流”的林氏家教8讲台风采9随缘读书10不当第一名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