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济公活佛_第十八回 徐居士疏求度牒 张提点醉索题诗

司马江
传记回忆
总共20章(已完结

济公活佛 精彩片段:

第十八回 徐居士疏求度牒 张提点醉索题诗

话说济公别了王锦衣,回转寺中,连日无事。那一日在厨房下脱下衣袍,来捉虱子,忽见一个少年居士手拿著一封书,走进来向火工问道:‘我要来见济书记,方才在方丈室中问知客说在厨下,不知那一位是?’火工道:‘那位捉虱子的就是。’那位居士听了,遂走到面前施礼道:‘小人乃讲西堂之侄徐道成,虽已出家数年,却未曾披剃;故师叔特致书,求老师父开一疏簿,求一人披剃,敢望师父慈悲!’济公接书看了道:‘你既要我开疏,空口说也无用,须要买酒请我方妥。’徐居士道:‘要请师父,只好酒肆中去饮三杯。’济公道:‘只要有酒吃,就是酒肆中又何妨?’忙披上僧袍,迳出山门同到王家酒店坐下,原来徐居士身边带得钱少,尽数先交与店家,叫他取酒来吃,济公吃到七八碗,正还要吃,早已没了,没奈何只得借店家笔砚,叫徐居士取出疏簿来,信手写道:

本是一居士,忽要作比丘;

度牒既没有,袈裟又不周;

我劝徐居士,只合罢休休。

徐居士见了,心上大不欢喜,便问道:‘我特来求师父开疏,要求施主剃度做和尚,怎的老师父反写个罢休休?’济公道:‘酒不够,只合罢休,你若定要做和尚,只要请我吃个大醉,包管今日就有度牒。’徐居士无奈,只得脱下道袍来,当了两贯钱,请济公吃得酣然。济公方提起笔续上二句道:

出门撞见王居士,一笑回来光了头。

济公题完,竟自去了。徐居士无可奈何拿了疏头,取路向六条桥来,将到岳坟,只因心下不爽快,身上又冷,只管沉吟,不曾抬头,忽王太尉过,竟冲了他的轿子,早被卫士捉住。王太尉喝问道:‘你是什么人?这等大胆,敢冲本府的轿子!’徐居士跪下禀道:‘小的叫做徐道成,久已愿做和尚,因无度牒,故往净慈寺求济书记写疏头,募化施主披剃,不料他诈我的道袍当了,把酒吃醉了,疏头又写坏了,心下恼闷,不曾抬头,故冲了相公的旌节,非敢大胆。’太尉道:‘且取疏头来我看。’徐居士忙在袂中取出呈上,王太尉看了大笑道:‘你好造化,昨日太后娘娘发出一百道度牒,要披剃僧人,尚未举动,你实在有缘遇著。’遂将徐居士带到府中,取出一道与他,恰恰是第一名,徐居士拜谢而出,方知济公之妙,正是:

说时只道狂,验后方知妙;

所以日月光,只在空中照。

一日,济公忽然想起开生药店的张提点,久不相见。遂至长桥乘船,到钱塘门上岸,往竹竿巷张家店中而来,见张提点的妻子在外边;遂上前施礼,叫声:‘孺人!张提点在家否?’原来这个妇人最恼和尚,看见济公,便放下脸来道:‘不在家!’济公转身往外就走。那张提点忽从自屋里钻将出来,呵呵的笑道:‘我回来了!久不相会,可请坐,吃几杯酒。’一面就走出外边来邀他。济公道:‘酒须要吃的,我见你娘子实在有些怕她,吃不下。’张提点道:‘既是这等,到市上去如何?’济公道:‘甚好!甚好!’二人就同走到升阳馆酒店上坐定,酒保烫上酒来,济公一上手,就吃了二十余碗,吃得高兴道:‘你妻子怪我来同你吃酒,不知吃酒也有些好处。’我有个小词儿,唱与你听著:

日日贪杯似醉泥,未尝一日不昏迷;细君发怒将言骂,道是人间好酒儿。莫要管,且休痴,人生能有几多时?

杜康会唱莲花落,刘伶好舞竹枝词,总不如渊明赏菊醉东篱,今日人何在?留得好名儿。

张提点连声叹道:‘妙绝!妙绝!我偶然带得四幅笺纸在此,趁你今日闲著,替我写四幅,悬挂在家里,待你百年之后,时常取出来看看,也是相好中一念。’济公口里不说,心里想道:‘这话分明是催我死!’也遂答道:‘也好!也好!’张提点在袖中摸出笺纸,铺在桌上,又向酒家借了笔砚,济公顺手写出四幅字来:

(一)

作品简介:

济公是位善良正直、诙谐多智的人物,在南宋奸臣秦桧专权、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他见义勇为,专管人间不平气,解救善良的百姓,令人感到亲切可爱。以济公为中心展开的一连串的故事,取得了喜剧效果。书中描绘的城镇生活风貌和反映的种种社会矛盾,给人以一定的历史知识并使读者受到教育。

由于原作的历史局限,本书屡经改编,但对原书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仍未能彻底消除。为此,相信读者会正确对待的。

作者:司马江

标签:济公活佛司马江

济公活佛》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回 来去明一笑归真 感应佛千秋显圣2第十九回 救人不彻因天数 悔予多事懒看山3第十八回 徐居士疏求度牒 张提点醉索题诗4第十七回 死夫妻订盟后世 勇将军转蠢成灵5第十六回 不避嫌裸体治痨 恣无礼大言供状6第十五回 显神通替古佛装金 解冤结遇死人走路7第十四回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8第十三回 松长老欣锡禅杖 济师父怒打酒坛9第十二回 佛力颠中收万法 禅心醉里指无明10第十一回 解僧馋贵人施笋 触铁牛太守伐松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