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穷人的银行家_《穷人的银行家》 第二部分 第四章 乔布拉村做竹凳的匠人(1)

穆罕默德·尤努斯
传记回忆
总共9章(已完结

穷人的银行家 精彩片段:

《穷人的银行家》 第二部分 第四章 乔布拉村做竹凳的匠人(1)

1976年,我开始走访乔布拉村中一些最贫困的家庭,想看看是否能有任何方式直接帮助他们。这个村分为三个地段,分别聚居着穆斯林教徒,印地教徒和佛教徒。走访佛教徒地段时,我会带着我的学生迪帕尔·钱德拉·巴鲁亚(Dipal Chandra Barua)一起去,他就是在这个地区土生土长的。还有我的同事H.I.拉蒂菲教授常陪我一起去,他认识那里的大多数家庭,并天生有一种能使村民们感到自在的本事。

一天,拉蒂菲和我去乔布拉村做例行询问时,我们在一个低矮的茅屋前停了下来,泥墙已经坍塌,茅草屋顶千疮百孔。我们从一群正在觅食的小鸡与种着蔬菜的畦间穿过,向房子走去。一个女人蹲在门廊肮脏的地上,双膝紧紧夹着一个做了一半的竹凳。她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手指飞快地动作着,编织那些执拗的竹条。

听到拉蒂菲的问候,她忙放下竹器,站起身,匆匆走进屋子。

“不要怕,”拉蒂菲冲她叫道,“我们不是陌生人。我们在大学里教书,咱们是邻居。我们只想问你几个问题。”

拉蒂菲礼貌的态度使她放下心来,她低声回答:“家里没人。”

她的意思是,家里没有男人。在孟加拉,妇女是不应该和非近亲的男人说话的。

孩子们赤裸着在院子里到处跑。邻居们从窗口窥视着我们,想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在乔布拉村穆斯林教徒居住的地段,我们经常不得不隔着竹墙或竹帘和妇女说话。实际上,遮蔽习俗( purdah)使已婚的穆斯林妇女始终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吉大港地区一直严格遵守着这一习俗。

我在吉大港土生土长,会说本地方言,总是努力通过聊天赢得穆斯林妇女的信任。向一位母亲夸赞她的孩子,往往能很自然地使母亲感到自在。于是我抱起身旁一个赤裸的孩子,但他哭了起来,向母亲身边冲过去。她任他爬到自己怀中。

“你有几个孩子?”拉蒂菲问她。

“三个。”

“这个孩子长得很好看。”我说。

这位母亲稍稍安下心来,抱着孩子向门口走来。她二十出头,瘦瘦的,黝黑的皮肤,黑眼睛。她穿一件红色的纱丽,目光里是一个每天从早到夜劳作的妇女的那种疲惫。

“你叫什么名字?”我问。

作品简介:

《穷人的银行家》讲述1983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了格莱珉银行,专注于向最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他的目标是:帮助穷人实现个体创业,从而使他们永远地摆脱贫困生活。这个理想诞生于1976年,那天,他自己拿出27美元借给村子里42个制作竹凳子的农妇。只需要这一点点钱,她们就能够买原材料,从而做起生意。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帮助她们永远摆脱了贫困。尤怒斯坚信,借货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他提出了简单而充满智慧的解决贫困的方案:为穷人提供适合他们的贷款,教给他们几个有效的财务原则,然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帮助自己。尤努斯的理论被实践证实了,格莱珉银行已经向240万个孟加拉农村家庭提供了38亿美元的贷款。今天,有250多个机构在将近100个国家里基于格莱珉模式运作着,而格莱珉银行领导着这个以小额贷款消除贫困的席卷全球的运动。

作者:穆罕默德·尤努斯

标签: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

穷人的银行家》最热门章节:
1第八章 为穷人服务的银行(1)2《穷人的银行家》 第三部分 第七章 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诞生了(1)3第六章 从乔布拉扩展到坦盖尔(1)4第五章 试验项目的诞生(1)5《穷人的银行家》 第二部分 第四章 乔布拉村做竹凳的匠人(1)6第三章 回到吉大港(1)7第二章 一个孟加拉人在美国(1)8《穷人的银行家》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吉大港,博克瑟哈特大街20号(1)9赤贫沙漠上的清泉——译序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