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_加缪生平与创作年表

阿尔贝·加缪
随笔杂谈
总共51章(已完结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精彩片段:

加缪生平与创作年表

李玉民 编译

1913年

11月7日,阿尔贝·加缪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小镇蒙多维。

他是个混血儿,父母的身份极为复杂,两边的家族都漂泊不定,最后到阿尔及利亚这块殖民地重新开始生活。

父亲吕西安·奥古斯特·加缪1885年11月8日生于阿尔及利亚。祖籍法国波尔多,早年迁往阿尔萨斯,全家于1871年到阿尔及利亚落地生根。吕西安·奥古斯特·加缪刚生下一年,便遭丧父之痛,他被送进孤儿院,长大一点儿逃离,到葡萄园当学徒。

母亲卡特琳·辛泰斯(加缪的女儿取名为卡特琳,而《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的一个朋友,则叫辛泰斯)祖籍西班牙,生活在米诺尔克岛。全家迁至阿尔及利亚之后,她父亲才出世,这是个农业工人的家庭。

吕西安·奥古斯特·加缪于1909年同比他大三岁的卡特琳·辛泰斯结婚。1910年,他们生下第一个儿子,取名吕西安;1913年生下第二个儿子,便是阿尔贝·加缪。

1914年

战争阴云密布。6月,弗朗茨·费尔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先向俄国宣战,于8月3日又向法国宣战。

8月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就要毁掉多少像加缪这样贫苦的家庭。“我和同年龄的所有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中一起长大的。我们的历史从那以后,屠杀、非正义和暴力,就始终没有间断过。”(《夏》)

吕西安·奥古斯特·加缪应征入伍,编在称为“朱阿夫军团”的海外军团。他随军开到巴黎附近,8月24日参加了为阻止德军进攻的马恩河战役,不幸头部中炮弹片受伤,被送到后方医院,于10月11日死在圣布里厄医院,并埋葬在当地。

加缪的母亲得知噩耗,精神遭到沉重打击,几乎失聪,并出现话语障碍。寡母带着两个幼儿,生活陷入更加穷苦的境地,搬到阿尔及尔的贝尔库贫民区。她从未去祭过丈夫,说圣比尤克城的圣米歇尔阵亡军人墓地太遥远。直到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个纪念名人的组织才在他父亲的墓前竖起一块墓碑。她先是在弹药厂做工,后来又给人家做家务,勉强维持生计。一起生活的还有外祖母和有残疾当桶匠的舅舅。

1915年至1918年

加缪就是在这种穷苦的环境,在几个亲人中间长大的。这个环境不仅生活困苦,而且也没有精神食粮,亲人都不识字,家里也没有一本书,可以说加缪的童年是在文化和历史的真空中度过的。

作品简介: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主要收录了加缪的散文作品及评论文章,包括《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Lettres à un ami allemand,1948)《时政评论一集》(Chroniques,1944-1948,1950年出版)《时政评论二集》(Chroniques,1948 - 1953)《夏》(L'Été,1954)《时政评论三集》(Chroniques algériennes,1939 - 1958,1958年出版)《关于断头台的思考》(Reflections on the Guillotine, 1957)《在瑞典的演讲》等。在文章中,加缪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

作者:阿尔贝·加缪

翻译:杨荣甲王殿忠

标签:阿尔贝·加缪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法国外国文学存在主义随笔散文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最热门章节:
1再版后记2加缪生平与创作年表3评论文章 勒内·夏尔4评论文章 关于让·格勒尼埃的《岛》5评论文章 罗歇·马丹·杜·加尔6评论文章 监狱中的艺术家7评论文章 相遇安德烈·纪德8评论文章 为路易·纪尤的小说《平民之家》写的前言9评论文章 为尚弗尔《箴言集》一书写的引言10在瑞典的演讲——献给路易·热尔曼医生 1957年12月14日在报告会上的演讲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