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美丽的权利_辑三 啊,上海男人! 我的不安

龙应台
随笔杂谈
总共76章(已完结

美丽的权利 精彩片段:

辑三 啊,上海男人!

我的不安

《啊,上海男人!》被简单地解读为“横扫”上海须眉的文章,倒是令我讶异。

有些是不需要辩解的。说上海男人女人如何如何当然是一种夸张的以偏概全,就好像人们说中国人勤奋,意大利人热情,德国人缺乏幽默感一样,以偏概全有如卡通人物造型,加粗赫鲁晓夫的眉毛,突出爱因斯坦的鼻子,求的不是科学的吻合而是艺术的神似。

有些是字义的误会。在上海接触“所谓”文化精英,加上了“所谓”二字,有人解释为:我显然不把我在上海认识的教授作家学者们当作文化精英,何其不敬。

这个理解错了。“所谓”两字是为“精英”而加的。在社会价值越来越多元化的今日,我对“精英”这样的字眼不敢轻易使用,因为它可能膨胀了知识阶层在一个社会里真正的作用。我自己也是“所谓”文化精英、“所谓”高级知识分子、“所谓”名作家。在职业一栏,从来不填“作家”,因为那“一家之言”的“家”字也令我不安。我是个“作者”,那就没有“所谓”了。

至于说,必得长期地生活在上海才能对上海人有所理解,我倒觉得未必。我不可能写出《啊,台北男人!》的文章,正因为我是台北人的一分子,长期的熟悉使人对身边的环境见怪不怪,失去敏锐的触觉。身在其中的观察,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距离,往往见树不见林,看不见全貌。对一个群体或城市的理解,那初识的惊讶来自最新鲜的眼光、最直接的碰撞,所得到的透视往往不是浸淫其中能够取代的。多去几次上海,我将渐渐失去这最原始新鲜的眼光。

《啊,上海男人!》表面上是篇谈上海男人特质的游戏文章,但是所谓男人的特质当然得由他对女人的态度来界定。文章里实际的核心其实是两个严肃的问题:上海的男女真平等吗?从社会主义的模式出发,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的前景又是什么?

我自己没有答案,自私地想听听上海人的看法。陆、沈、吴三位先生对上海男人的特质多所着墨,吴正的解析尤其精辟有趣。他们对上海男人看法彼此不尽同意,但是对男女平等的问题倒有一点儿一致性:吴正觉得上海和美国、香港一样,男女竞争机会均等。陆寿钧认为:“绝大多数的上海人,不管是男人和女人,对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的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沈善增则断言男女平等在上海根本不是问题,只有“吃饱了饭没事干”的男人女人才会制造出这样的问题来消遣时间。

是这样吗?我们可以看看另一个中国社会。台湾也是一个,用陆寿钧的上海话来说,“女作者、女记者、女导演、女学者不要太多喔”的地方。掌管文化的最高主管也是一位女性。但是这些表面现象不应该使我们忘了审视那眼睛看不见的地方。台湾也有,各式各样的法律保护两性的平权,实际情况与法律条文之间却有极大的距离:

——虽然有同工同酬的规定,女性平均工资只有男性的68%。

——虽然“宪法”写着“国民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男性完成小学教育的比例是女性的8.6倍,完成初中的几率高3.6倍,而受高中以上程度的几率则高出4倍。

——虽然“遗产法”规定子与女权益相等,但是80%的家庭只分遗产给儿子;在剩余的20%中,8%的家庭给予儿子较多的遗产。

——虽然有“职业妇女福利”的政策拟定,台湾女性劳动参与率只有44.89%(美国56%,日本51%,瑞典80%),比男性低了30%。

——虽然有“落实托育服务增进妇幼福利”的项目,台湾六岁以下的幼儿能够进入幼儿园的只有总数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70%以上的儿童留在家中由母亲全天照顾。91.7%的残障者和85%的老人也由家庭照料,而照顾者呢,80%是女性。

作品简介:

这是龙应台《野火集》之外的“三把火”。在这三次著名的风波事件中,龙应台就其所见社会即景有感而发,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的争议与回响。“龙卷风起”,各界人士纷纷加入论战;风过之后,深层的反思却没有息止。

本书分为 “美丽的权利”、“星洲风波”和 “啊,上海男人!”三部分内容,并加上读者投函回应的各种文章和相关文字,集为一册。

作者:龙应台

标签:龙应台美丽的权利随笔台湾女性主义

美丽的权利》最热门章节:
1代后记 龙应台这个人2辑三 啊,上海男人! 金钱,使人腐败?3辑三 啊,上海男人! 回应与挑战 日本来信4辑三 啊,上海男人! 回应与挑战 瑞典来信5辑三 啊,上海男人! 回应与挑战 龙应台的“不安”和她的“上海男人”6辑三 啊,上海男人! 回应与挑战 举办男孩节,培养男子汉7辑三 啊,上海男人! 上海男人,英国式8辑三 啊,上海男人! 我的不安9辑三 啊,上海男人! 回应与挑战 上海男人,累啊!10辑三 啊,上海男人! 回应与挑战 我抗议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