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再谈国民性_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镖局的时代之困

张鸣
随笔杂谈
总共59章(已完结

再谈国民性 精彩片段:

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镖局的时代之困

好些行业,随着时代的变化后,会逐步消失,但由于本身的色彩,却留在了传说和小说里,让人说个没完。镖局行,就是其中的一个。

干镖局,人们很容易想起走镖押运这回事,武侠小说里每每提到,几个镖师,押着一行手推的独轮镖车,一路上喊着“和吾”的号子,碰上劫镖的强人,说茬了,两下一通乱打。一般都是镖师败绩,然后冒出来一个抱打不平的,救了镖师,保住了镖,然后展开后面的故事。其实,当年的镖局行,不仅仅是押运金钱和贵重物品,看家护院,给当官的和有钱人当保镖也是他们的业务之一。有的官员上任或者卸任回家,都得到镖局雇人保护。有的地方,连赌场和妓院,也会请镖局的人看场子。

当然,镖局给人印象最深的买卖,还是走镖。走镖最怕的是失镖,被人劫了。所以,所雇的镖师固然有两把刷子,但关键还是要跟黑道搞好关系。镖局跟盗贼一样,是吃江湖饭的,用他们的行话,是吃朋友饭的。朋友是哪个?盗贼,或者说绿林好汉。没有了盗贼,谁还雇保镖呢?话这样说,也有道理。从表面上看,护镖的跟拦路抢劫或者偷盗的是对头,镖师的功夫就是用来对付盗贼的。但走镖的人,如果次次都需要跟人硬拼死打,不惟死伤惨重,而且镖也未必能护得住,这碗饭就甭吃了。所以,干镖局的老板,必须得跟黑道拉上关系。无论是偷的,还是劫道抢人的,都得有联系。好在,那个年月,黑道也有道,东南西北,不管来头如何,未必有当家的大瓢把子,但大股小股的,彼此都有组织联系。找对了人,拉上关系,背熟了黑话,就算找到组织了。走镖的时候,如果碰上劫道的绿林中人,一般都会在道上放一个标志,镖师们一见就明白了。然后两下搭话,黑话一通,互相称兄道弟,走镖的人,有一个意思必须表达清楚,就是他们是吃道上弟兄赏的饭。一般来说,只要黑话系统一致,对答又没有什么大问题,都会和平通过的。真要开打,那是碰上了不在“组织”不讲规矩的空子。据走过镖的镖师讲,这样的事,一百回都未必碰上一次。

反过来,如果江湖上的盗贼想进城耍耍,城里的镖局也得照顾,管吃管住,还得防着别让官府把贼给拿了。住在镖局的贼头真要是让官府拿了,那么以后这镖局就不要走镖了。当然,贼进城,是耍耍的,不是来作案的,所以官府里做公的也乐得放一马。即使不放,也不行,因为镖局一般都有靠山,朝里有人。即使北京城里的五城公所、九门提督,也不能随便坏了规矩,拿镖局里的“客人”。

干镖局行,就是吃黑白两道,两道都得有人,有人就畅通无阻。但是,这行在晚清却遭遇了另外的难题。首先是洋枪,尤其是后膛的快枪出现之后,让镖局遇到了新问题。以前,讲不通可以打,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都没话说,但对方如果有快枪,一声枪响,这边就不行了,再好的身手,都是白给。绿林好汉还好说,都是道上的弟兄,碰上专门跟镖局作对的杂嘎子,就麻烦。所以,镖局很快适应时代,也开始练枪,镖师们人手一支短家伙。好的镖师,不再单单武艺高强,枪法还得好。但是到了闹义和团的时候,洋枪却成了麻烦。当时,北方的城市满大街都是义和团,人家人多势众,说了算。人人都知道,义和团不喜欢洋玩意,洋枪除外,但可有一条,只许他们用,不许别人有。镖师们走镖,又不能不带,带上了,不碰上义和团还好,碰上了,弄不好就要检查,查出来洋枪,轻则搜走没收,重则给你上黄表,判定你是好人坏人,黄表烧了,如果灰不往上飘,你的麻烦就大了。就算不杀你,单单搜走枪支,这个镖也没法走了。

现代化对镖局的另一种冲击,是轮船和火车。随着这两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银行、钱庄和商家的银两,不再用笨办法——劳驾镖局的独轮车了,而是走轮船和火车,又快又保险,运的量还大。劫火车的匪徒,在晚清还没问世。再到了后来,连官府和官员的银子,也走了现代化的捷径。不仅镖局没有了传统的用武之地,连票号也没了生意。于是,进入民国之后,镖局就基本上歇了。

作品简介:

张鸣最新力作

《重说中国近代史》里没说完的话,都在这里了~

从近代史看中国国民性

直击中国各阶层软肋的畅言书

素描历史众生相 看透近代国民性

皇帝的家事

在封建制度里是“家天下”,天子跟诸侯的关系,就等于一个大家长面对诸多分了家的子弟,诸侯跟大夫也是如此。天子也罢,诸侯也罢,甚至大夫也罢,真正管理的就是自己直辖的那么一点地方,自己的采邑。所谓的国事,略等于家事。

官场戏与梦

过去的中国人,无论上层还是下层,都有极强的两面性,一方面喜欢捣乱,一方面又向往秩序。对于闹天宫这种事儿,既喜欢做孙猴子,又想做玉皇大帝和如来佛。一边乐见孙猴子把富丽堂皇的天宫搅了个稀巴烂,一边津津乐道孙猴子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精英的小辫子

辫子无言,却能表达出意思来,在某些人身上,表达的是个性,也是立场。

再谈国民性

失语症也许是一种生理上的病,但是类似这样的病症,一个民族一个集团也可能有,一旦有了这样的病,其实非常可怕。近代中国,失语症是不愿意变革者患的。

国民性,是一个很难琢磨清楚的东西,尤其是复杂丰富的中国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是张鸣教授最新作品,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

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作者:张鸣

标签:张鸣再谈国民性随笔历史

再谈国民性》最热门章节:
1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关于两脚羊的一个长长的故事2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教案的赔偿3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当年的西医之困4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镖局的时代之困5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近代史上的失语症考察6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避讳是个什么东西?7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假辫子和官话8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说等待9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绿帽子那点事儿10第四篇 再谈国民性 冷清的孔庙和送子的孔子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