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在自己的树下_第九章 我的学习方法

大江健三郎
随笔杂谈
总共17章(已完结

在自己的树下 精彩片段:

第九章 我的学习方法

第九章我的学习方法

1

我接着前一篇的话题写。这里先从刚才我翻译的文章中出现过的人名和书名讲起,当然讲这些只是为了说清楚我小时候的学习方法。现在大家只要记住有一位叫做柏拉图的学者——他活跃在公元前5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在雅典建立过柏拉图学团,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将来大家进大学后如果能想起来这个名字,我希望你们能读一读他的《柏拉图对话录》。

这是我的学习的方法。我发明这种一个人就能做得到的方法是十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后,我没有可以直接问问题的人了。就是现在,我实际上还在使用着这一学习方法。

这有据可查。今天,想着要为大家讲课我开始做准备。在准备开始之前,即使什么还都没有看,头脑中也马上就浮现出一些东西。但我还是要查一下我自己的卡片箱——这卡片箱现在已经有立式钢琴般大小——我要查的是其中的“教育”这一项。这做法和我小时候在笔记本上不加任何分类地记下一些东西,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

在卡片里可以找到不久前看的觉得很有意思的诺斯洛夫‐弗莱伊著作的书名以及他关于教育方面的观点的页码,接下来是去书库找弗莱伊的这本书。我阅读时在晕本书中划下的起提示作用的红线和记下的阅读时形成的一些想法这时都变得有用了。

接下来我要做的是,在《柏拉图全集》中把收入《美诺篇》的那一卷找出来,确认一下弗莱伊所引用的部分是否准确。

但是,因为这一次我是要在大家面前讲课,我就有了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刚才提到的《柏拉图对话录》,这本书是采用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像弗莱伊说的那样,这是原样保存了老师比学生更多地提出问题的对话。老师这样做,是要把尽管学生一时还没有找到的表述的语言,但在内心中却是非常清楚的东西引导出来。

这篇《美诺篇》写的产一位对于都市国家雅典来说为外来人,名叫美诺的年轻人和苏格拉底的对话。目前,许多人就应该如何进行道德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比如为什么不能杀人,比如作为个人的自我的私和政府的方针、国家的政策,这两方哪一方更为重要等等。

可以说在座的各位是最辛苦的,因为你们必须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但是这本书所讨论的“德”其实是和一般意义上的“德”多少有些不同的“德”。

我希望大家记住《美诺篇》这本书,它收在岩波文库中,我还希望大家进大学后能读一下。小时候,当我遇到当时读了也不能完全明白、期望什么时候再读的书,我就会把作者、书名写到笔记本上,而且写上为什么将来想要读它、自己感兴趣的是哪些地方等,将那个年龄的自己所能理解的尽可能都写下来。当然,这里更多的是摘抄,诸如在自己读来非常有趣的某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就是我一直用到现在的学习方法之一。

而过了几年后,实际上读了那本书,觉得确实和原来丰收的一样那是一本好书,得到这样确认的时候我是极其高兴的。在棒球比赛中不是有“打下正着”的时候吗?书和读书的你之间也有这种“打个正着”的时候。读书的能力(在成长期中,它与年龄关系也非常大)、为了读这本书而做的预备阅读以及到目前为止的生活经验,这些会共同帮助我“打个正着”。

你也一样,为了你和某一本书之间“打个正着”,不要急于马上就开始阅读。通常看到自己不知道的书,只要想到这可能是一本好书,就不妨首先在书店或图书馆读一下这本书。如果有富余的钱,能把它买下来当然最好。此后则是一直不忘记它,直到有一天朝那本书走去,如同走向棒球的击球区。

2

作品简介: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散文集,他以自己的童年经验题材,以质朴的笔法,为孩子解答许多人生根本的疑问,散文中融入他对人生的持续思考及少年时代的回忆,情感真挚,借由提问———疑惑———解答的三步骤,盼能带给迷失中的孩子一盏明灯,给晦暗中的大人一丝勇气。

孩子的童年生活中,大人到底应该给他们什么?围绕这样的概念,大江健三郎于是完成了这16篇适合亲子共读的人生散文。

作者:大江健三郎

翻译:秦岚 刘晓峰

标签:在自己的树下大江健三郎

在自己的树下》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2第十五章 孩子永远可以重新开始3第十四章 孩子的百年4第十三章 抵抗流言的力量5第十二章 树上的读书小屋6第十一章 蛋九郎的脑袋炸弹7第十章 人被冲走的那天8第九章 我的学习方法9第八章 在某所中学讲课10第七章 新加坡的橡皮球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