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 精彩片段:
第七章 放手一搏
回马枪
“双子星座”的作战方式,比杨秀清、石达开时代更加灵活高效,两人虽然各有主要作战区域,但又常常应形势的需要实行联合作战。此番合兵一处,就是为了解天京之围。
围攻天京的是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乘着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两大营在得到休整的同时,又重新具备了进攻能力,它们进行分工合作:江北大营屯兵浦口,在长江北岸封住天京的供应路线;江南大营在天京周围挖掘深壕,这一深壕长达一百多里,称为“长城”,用以对天京实施长围久困。
主持天京防守的李秀成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据说他只念了两年书,但却熟读过《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李秀成极重谋略,讲究以智取胜,在他的用兵之法中,也处处可见那些民间军事教科书的烙印。
见形势危迫,李秀成采取了由外向内解困的方式。他首先率部冲出包围圈,在皖苏边境与陈玉成会合,接着以浦口为突破方向,两军联合向江北大营发起进攻。
在江北大营之中,最引人注目的部队是来自东三省的满洲骑兵。在僧格林沁和胜保对付北伐军时,远道而来的满洲骑兵曾一度表现得很丢脸,但经过战场上的反复历练和筛选,能够留下来的已多是能打仗的勇者。
在骑兵再次奉调来到南方后,由于环境与北方有异,一开始很不适应,僧格林沁的部下西凌阿初到湖北时,差不多吃的也是这个亏。不过到这个时候为止,江北大营里的满洲骑兵总体上对南方战场已不陌生。
在长江北岸,太平军对这些汹汹而来的大队骑兵往往都会存有畏惧心理,这使得满洲骑兵又滑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作战时逐渐变得骄矜起来。陈玉成牢牢抓住了对手的这一弱点,他意识到,要攻破江北大营,关键还是要先击溃满洲骑兵。
步兵打骑兵,在一直面临北方游牧民族挑战的中国,曾是一个被长期研究的课题,成功经验可谓不胜枚举,比如,岳飞的大破“拐子马”。
所谓“拐子马”乃是金军的重装甲骑兵部队,三匹马一组,人人都穿着厚厚的铠甲,当他们呼啦啦地冲过来时,由于势大力沉,以步战为主的宋军根本就抵挡不住。
看上去“拐子马”似乎刀枪不入,但岳飞看出,马脚正是其软肋。于是他设计用步兵砍马脚,只要一匹马倒下,另两匹马也就跟着一起遭殃,“拐子马”遂被岳家军所击败。
这些东西都不用到正经的历史书里去找,评书演义里多的是,作为出自民间的军事高手——陈玉成哪儿会不知其详。
在与满洲骑兵对阵时,陈玉成假装不敌,稍微接触便撤军后退。对这种场面,满洲骑兵显然已经司空见惯,他们也像当年的“拐子马”一样,毫无顾忌地在后面猛追。
追着追着,陈玉成预伏的刀牌手突然从路边一跃而起,他们用盾牌护身,刀削马足,骑兵队伍立即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