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_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名不虚传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19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精彩片段:

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名不虚传

打动张喜的,是伊里布亲笔写的一份秘密家书。在这份家书中,伊里布告诉张喜,“夷事”已“大猖獗”,朝廷终于下定决心“抚”了,但不知道如何“抚”法,无从下手。本来还想一南一北,通过书信跟你商量着办,看情况来不及了,还是需要你亲自来。

伊里布还动情地说:“以前我们在浙江实心办事,却蒙受了不白之冤。现在正是剖白前冤的时候,机遇难得,不可错过。”

这不像是主人给仆人的家书,倒分明是朋友对朋友的一份真情告白。捧着信件,张喜的思想斗争很激烈。他此时跟父母住一起,二老俱已八旬年纪,是需要照料的时候,他是不想再走了,可是伊里布话语恳切,主人的一片知遇之恩难以推却。再者,他早就论证过,天津海防挡不住英军,江浙若不能了局,战火延伸至天津是必然的,到时北方又是一片浩劫,想坐视都不可能。

在征询乡社宗亲的意见时,一位耆老言道:“尽忠即是尽孝。你家中尚有兄弟,可权其轻重。”有了这句话,张喜才拜别双亲,兼程南下。

临近江南,沿途一片萧瑟,张喜曾听说,镇江等战场实地“尸骸枕藉,填塞街巷”,而以他亲眼所见,即如扬州这样英军尚未攻入的城市,绅商百姓也早已逃逸一空,土匪和私盐武装则趁机到处抢掠,乃至昔日之繁华都市,皆作断壁残垣,这令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张喜的到来,对伊里布和耆英都不啻是特大喜讯,尤其是耆英,他是钦差大臣,地位在众人之上,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最重,对他来说,张喜这个名字已经跟救星的含义差不多了。

耆英立即传见张喜,就他关切的问题一一进行询问。

问起对目前形势的看法,答:“扬子江乃咽喉之地,天下大局全在于斯。英军如果断我盐漕,绝我商旅,这不是疾癞之疾,而是心腹之患。”

问起如何办洋务,答:“一不致过刚,以免弄出枝节,耽误国家大事,二不致过柔,以免示弱于异邦,给国家丢脸。”

耆英这才知道张喜名不虚传,是个胸藏乾坤,腹有经纬的人,由此他也产生了一个念头,即此人有奇才异能,我招抚他不肯俯就,又如此难请,看来一定有所求,而且胃口还不小。他试探着对张喜说:“你必须参军入伍,我才能给你弄功名。”意思是张喜并非科班出身,要让朝廷授官尤其是大官有难度。

张喜愣了一下,随口答道:“只要把‘夷事’办好就行了,何况我南下不是奔着功名来的。”

回去见伊里布时,张喜忽然想道,他的回答欠妥。耆英是个老官僚,对付洋鬼子没有办法,对付自己人却是一肚子弯弯肠子。他说到功名,纯属问者有心,张喜自己却是答者无意,给耆英留下的疑虑很可能是,你既不为功名,那当然是贪图“夷人”的便宜了。

别说耆英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那个时代但凡与洋人有接触的,都会被认为有“汉奸”嫌疑,是私下收受了对方贿赂的结果。琦善被捕回京,审讯官一个穷根究底的问题便是:“你有没有收了洋人的好处?”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外部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鸦片战争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最热门章节:
1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庙小妖风大2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衙门也是一条食物链3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戚氏练兵法4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湘军5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镇山之宝6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不忠贞怎么叫烈女7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这不是命又是什么8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非常手段9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三个和尚10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放虎归山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