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_第四章 天地一沙鸥 你要的是什么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19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天地一沙鸥

你要的是什么

作为张喜本人来说,早已是饱经世间风霜,很多事他都看淡了,也不会放在心上。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嫉贤妒能到哪里都一样,当年他在云南,借机排斥他的人也是一个接一个。他感到格外愤慨和不平的是,国事也为此受到了牵连,最后几轮的谈判过程和结果“软”得一塌糊涂:黄恩彤在英国人面前除了懦弱就是畏惧,几乎形同泥塑木偶,没有丝毫机变和主动性可言,差不多就是对方说什么,他认可什么。

1842年8月29日,中英在南京江面的英军军舰上达成《南京条约》,内容共八项十三款,包括赔款、五口通商、割让香港等,其中英方做出让步的仅仅赔款减免一条,也就是首轮谈判中张喜力争的那一条。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本为禁烟而起。照理,即便因为战败的原因,中方不得不在《南京条约》的已有条款上做出让步,但仍旧可以在谈判中继续提出禁烟案。

并不是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早在英军总司令懿律率部进抵天津时,时任天津道的陆建瀛就主张通过谈判率先解决禁烟的问题。英国政府发起鸦片战争,归根结底还是想打开中国的通商大门,并非为了强行推销鸦片,如果真的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完全可以用其他条件作为交换,限制甚至禁止鸦片进口。

令人唏嘘的是,正式谈判时,黄恩彤以及他背后的大吏们竟对此只字不提,好像压根就没有这回事一样。此后中国对于禁烟就处于了一种失控状态,即虽然政府并未放任民间种植和吸食的明文,但实际上英商却可以任意向中国倾销鸦片,且不用上缴任何税款。直到十几年后,中英订立《天津条约》,才掩耳盗铃式地将鸦片改换一个名目,称作洋药,同时向其征收关税,这也就等于承认了鸦片销售的合法化。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一系列赏罚。两江总督牛鉴被解送京城问罪,其职务由钦差大臣耆英替补,伊里布擢升广州将军,以新的钦差大臣身份前往广东办理善后。三大吏所保举的文武官员,包括黄恩彤、塔芬布皆得封赏,而里面并没有谈判的第一功臣张喜。

耆英早就忘记了他曾信誓旦旦对张喜做出的承诺,所谓了不得的大人物,果然都是些得了健忘症且擅长过河拆桥的薄情寡义之辈。

南京事了,伊里布希望张喜随他一起去广东。张喜婉拒:“我的父母双亲年纪都这么大了,我不会再远行。”

伊里布意识到张喜可能是因赏罚不公,心里有气,才做如此说法,便暗示南下广州后,可以由自己做主为张喜讨赏,但他这么一示意,反而让张喜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决起来:“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古人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我此次南下,非为功名,您难道认为我是一个为区区微名就甘冒大险的人吗?”

伊里布一时语塞。他换了个口气对张喜说:“你即使不愿随我去广东,也应该为自己找一个更好的去处。”

伊里布所说的这个去处是浙江。浙江巡抚刘韵珂对张喜非常器重,想留他在浙江专办洋务,并且表示只要张喜肯去浙江,薪酬开多少都不成问题。

张喜摇了摇头:“刘大人器重我,为的是公事,现在公事已了,就不必去了,而且财禄二字,非我所愿。”

两人谈到这里,连伊里布都有些看不懂面前这个老家丁了:“你不要财禄,又不图功名,那你要的是什么?”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外部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鸦片战争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最热门章节:
1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我与夷人的那点事2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你说爽不爽3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皇帝差你干什么来了4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非常规战术5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6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这回真不是装7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究竟安的什么心8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只有先谈一谈了9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能要人命的符咒10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洋窦娥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