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生活在别处_第三部 诗人自渎 8

米兰·昆德拉
外国小说
总共130章(已完结

生活在别处 精彩片段:

第三部 诗人自渎

8

啊,这些干草切割机模糊地吞吐着烟雾

也许是在抽着她内心的烟草

他写道,他是要表达被田野吞没的年轻姑娘的身体。

他的诗中经常会出现死亡。但是妈妈搞错了(她仍然是他诗歌的第一个读者),她以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儿子的早熟,是因为他沉迷于生命的悲剧性。

雅罗米尔诗歌中所出现的死亡与真实的死亡鲜有相同之处。死亡只有在通过衰老的裂缝渐渐开始侵入人体的时候才会变得真实起来。但是对于雅罗米尔来说,这种真实的死亡还遥不可及;死亡对他来说是抽象的;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冥想。

但他在这种冥想中找寻的又是什么呢?

他找寻的是一种无边的伟岸。他的生命已经是无可挽回的渺小,他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灰暗。但死亡是绝对的;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化解的。

年轻女人的出现是不值一提的(抚摸,或是许多毫无意义的词),但她的缺席却具有无穷的伟大的意义;想象着一个年轻女人被田野吞没,他突然发现了一种痛苦的高贵和爱情的伟大。

但是他在死亡之梦中找寻的不仅仅是绝对,他找寻的还是一种幸福。

他想象着慢慢融入土地的身体,他觉得这一幕爱情的场面无比高贵,身体变成了大地,慢慢地,充满了欲望。

尘世在不断地伤害他;他总是在女人面前脸红,他很害羞,到处看见的都是嘲笑。可是在他的死亡之梦中,他找到了安宁,那里的生活缓慢、寂静而幸福。是的,死亡,在雅罗米尔的想象中,那是一种生命性的死亡:非常奇怪,它就像那个人不需要进入尘世的时刻,因为他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在他的上方,就像是保护他的一个穹顶,是母亲腹内的诺亚方舟。

在这对他而言仿佛一种无尽的幸福的死亡中,他梦想着自己和所爱的女人结为一体。在他的一首诗中,两个情人紧紧相拥以至于彼此嵌入对方的身体,只能作为一具身体而存在,于是,由于无法移动,变成化石,成为永恒,再也不用经受时间的考验。

在另外的诗中,他想象着两个情人在一起待了那么久的时间,他们的身上覆满泡沫,甚至最终他们自己也变成了泡沫;接着有个人出于偶然踏在了这堆泡沫上,于是(这是一个泡沫盛行的时代)他们升上天空,幸福得难以言喻,仿佛只有升天是幸福的。

作品简介: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

作者:米兰·昆德拉

翻译:袁筱一

标签: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捷克外国文学

生活在别处》最热门章节:
1第三部 诗人自渎 152第三部 诗人自渎 143第三部 诗人自渎 134第三部 诗人自渎 125第三部 诗人自渎 116第三部 诗人自渎 107第三部 诗人自渎 98第三部 诗人自渎 89第三部 诗人自渎 710第三部 诗人自渎 6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