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生活在别处_第五部 诗人嫉妒了 7

米兰·昆德拉
外国小说
总共130章(已完结

生活在别处 精彩片段:

第五部 诗人嫉妒了

7

一辆门窗紧闭的微型面包车停在国家安全局大楼前,诗人们在等司机。在他们当中还有警察局里的两个家伙,诗歌讨论会的组织者,当然,还有雅罗米尔;他认识其中的几个诗人(比如,那个早先在大学会议上念过一首诗的六十来岁的诗人),但他不敢和任何人说话。他的担心已经稍微好点儿了,因为文学杂志在几天前终于发表了他的五首诗;从中他觉得他已经正式得到了诗人这个头衔;为了防止意外事件,他把杂志放在外套内层的口袋里,于是从外面看上去他半边的胸部是男人正常的样子,平平的,而另外半边则鼓鼓的,像个女人。

司机到了,诗人们(包括雅罗米尔在内一共十一个诗人)陆续上车。开了一个小时以后,车子停在一片怡人的度假景区前,诗人都下了车,组织者让他们看小河,花园,别墅,还带他们参观平常用作教室的厅,最后他们来到了不久即将召开庄严晚会的大厅,组织者还强迫诗人看一眼参加培训的警察们住的房间,房间里放着三张床(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是在自己的领地,他们仍然在诗人面前保持立正的姿势,仿佛此刻是长官在查房似的)。最后,他们终于被带到长官的办公室。那里已经放好三明治,还有两瓶葡萄酒,身穿制服的长官在等诗人,而且仿佛这一切都还不够,房间里还有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诗人一一和长官握手,低声通报自己的名字后,长官就介绍年轻女人给他们认识:“这是我们电影俱乐部的主持人。”接着他向十一个诗人(十一个诗人也一一和年轻女人握手)解释说人民警察有自己的俱乐部,活动频繁,年轻女人经常参加他们的文化活动;他们有业余喜剧俱乐部,业余合唱团,电影俱乐部才组建不久,身为主持人的这个年轻女人是电影学院的大学生,她非常热情地帮助这些年轻的警察;不过,他们这里有一流的条件:非常棒的摄影机,各种聚光灯,再加上充满热情的小伙子们,尽管长官也说不清楚小伙子们感兴趣的究竟是电影还是主持人。

和诗人握手之后,年轻的电影艺术家冲站在聚光灯前的两个小伙子做了个手势;诗人和长官便在灿烂的灯光下大嚼三明治。尽管长官努力想使谈话更自然一些,但年轻女人还是会时不时地上前打断他们,并且将聚光灯移来移去,摄影机也在一旁嗡嗡地响着。然后长官感谢诗人们今天光临,看了看表,说大家该等急了。

“好吧,诗人同志们,请就座,”其中的一个组织者说,他拿出名单,一一念着诗人的名字;诗人排成一排,组织者做了个手势后,他们排着队登上主席台;台上有一张长桌和一排椅子,椅子对应着各个诗人的名牌。诗人在椅子上坐下,大厅(大厅里座无虚席)里响起了掌声。

这是雅罗米尔第一次上台,第一次有这么多人看着他;他沉浸在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中,一直到晚会结束都是如此。再说,一切都非常成功;诗人们在安排好的座位上一一落座之后,一个组织者来到桌边的讲台前,他向诗人表示欢迎并向观众介绍他们。每次他念到一个诗人的名字,这个诗人就会起立,向大家致意,然后大厅里便是一片掌声。雅罗米尔也站起身,向大家致意,在这一瞬间他被掌声惊呆了,以至于没有立即注意到坐在第一排的看门人的儿子正在向他打招呼;等他反应过来,他也向他微微致意,这个手势是在台上,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完成的,从中他感觉到一种尽管是装出来却很自然的态度,于是接下来,在晚会上,他又用同样的方式和老同学打了好几次招呼,就像所有那些早已习惯在台上表演,在台上就像在自己家里的明星一样。

诗人是按照名字的字母排序坐的,雅罗米尔正好坐在那个六十来岁的诗人身边:“我的朋友,真让我感到惊喜,我以前根本不知道是您!您最近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诗!”雅罗米尔礼貌地微笑着,诗人继续说:“我记住了您的名字,这些诗真是非常棒,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但是,正在此时,组织者又说话了,他邀请诗人按照名字字母排序,一一上台背诵他们的诗作。

于是诗人一一走上讲台,背诵诗歌,接受大家的掌声,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雅罗米尔惶恐地等着轮到自己;他害怕自己会结巴;害怕自己的语音语调有问题,害怕一切;但是一旦站起身,他就仿佛思维停滞了一般,根本没有时间思考。他开始背诵自己的诗歌,最初的几句诗一出口,他就感到了自信。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他背诵完第一首诗歌以后,大厅里的掌声久久不息,甚至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最长的掌声。

掌声给了雅罗米尔更大的勇气,他开始背诵第二首诗歌,比背诵第一首诗歌时还要自信,因此尽管两个大聚光灯就在身边扫来扫去,将他淹没在强光下,尽管摄影机在离他十米远的地方轰鸣,他一点也没有感到不安。他似乎什么都没有注意到,在背诵诗歌时没有一丝犹豫,甚至能够脱离诗稿,抬起眼睛,他的眼睛不仅在看着人影模糊的大厅,而且还看着美丽电影艺术家所在的地方(就在摄影机附近),她的轮廓在他眼里是那么清晰。接着又是掌声,雅罗米尔又念了两首诗,他听见摄影机的轰鸣声,看见了电影艺术家的脸庞;然后他向大家致意,回到自己的座位;这时,六十来岁的诗人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庄严地抬着头,张开双臂,拥抱雅罗米尔:“我的朋友,您真是个诗人,您真是个诗人!”由于掌声一直未停,他转向大家,举起胳膊,示意大家停下来。

第十一个诗人念完诗之后,组织者重新上台,感谢所有的诗人,宣布短暂休息之后,真正对诗歌感兴趣的可以留下来和诗人讨论。“讨论不是非参加不可的;只邀请对诗歌确实感兴趣的人。”

雅罗米尔十分陶醉;所有人都来和他握手,聚集在他周围;有个诗人自我介绍说是出版社的编辑,他很奇怪雅罗米尔竟然到现在为止都没出过诗集,他让他一定得出一本;还有一个人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大学生联盟的会议;当然,看门人的儿子也过来了,后来就一直跟着他,向所有人明确地表明他们打童年时代开始就认识;长官也亲自走近他,对他说:“我觉得今天是最年轻的诗人赢取了桂冠!”

接着他转向别的诗人,说他很遗憾,不能参加讨论,因为他要参加培训生组织的舞会,就在隔壁的大厅里,时间安排在诗歌朗诵会结束后不久。周围村里的不少姑娘都会来,他带着贪婪的表情补充说,她们来这里,是因为大家都说警察是有名的唐璜。“好了,同志们,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美丽的诗句,我希望这不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他和诗人握了手,便离身走向隔壁的大厅,那里已经响起乐队演奏的音乐声,仿佛是在邀请大家参加舞会。

就在不久前响起阵阵掌声的大厅里,只剩下这一小堆诗人站在主席台下;一个组织者又登上讲台,宣布道:“休息结束,我再次把话筒交给我们的客人。我请各位希望参加诗歌讨论的人坐下。”

诗人重新坐回主席台上的位置,主席台下只有十来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厅的第一排:他们当中有看门人的儿子,两个陪诗人过来的组织者,一个装假肢拄着拐杖的老先生,还有几个看上去视力有点问题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女人:一个大概五十来岁(也许是个打字员),另一个就是才结束拍摄的女电影艺术家,此时她目光平静地望着诗人;这个美丽女人的存在格外惹眼,格外刺激,只隔了一堵墙的隔壁大厅听起来已经越来越喧闹越来越诱人,舞会的音乐声越来越响。

作品简介: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

作者:米兰·昆德拉

翻译:袁筱一

标签: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捷克外国文学

生活在别处》最热门章节:
1第三部 诗人自渎 152第三部 诗人自渎 143第三部 诗人自渎 134第三部 诗人自渎 125第三部 诗人自渎 116第三部 诗人自渎 107第三部 诗人自渎 98第三部 诗人自渎 89第三部 诗人自渎 710第三部 诗人自渎 6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