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九三年1·在海上_第四卷 泰尔马克 二 “虽有耳朵,却听不见”

维克多·雨果
外国小说
总共21章(已完结

九三年1·在海上 精彩片段:

第四卷 泰尔马克

二 “虽有耳朵,却听不见”☾1☽

老头一动也不动。他没有深思,仅仅有一些幻想。笼罩着他的是平静、昏沉、安心和孤寂。沙墩上面天还很亮,可是平原上差不多黑了,森林里已经完全是黑夜。月亮在东边升上来。淡蓝色的天顶上点缀着几颗星星。这个人的心里虽然充满激烈的思想,却沉溺在无限的不能形容的温和心情里。他觉得心内涌上了那种朦胧的黎明,涌上了希望,假如等待内战的爆发也可以使用希望这字眼的话。眼前这一刹那间,他觉得能够从这么凶恶的大海里逃出来,登上陆地,一切危险都不存在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单独一个人,从敌人手里逃掉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因为海面上是不会保留任何痕迹的,他躲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他,甚至于不会怀疑他的存在。他觉得内心无限地安定。他差点儿就睡着了。

对于这个被各种麻烦的事累得身心疲惫的人,能够使眼前这平静的时刻增加一种奇妙的魅力的东西,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同样深沉的静寂。

除了海风以外,听不见任何声音;而且风发出的也不过是一种继续不断的低音,他已经听惯了,几乎算不得是声音。

突然间他站了起来。

他的注意力骤然被唤醒了;他仔细察看地平线。有些什么东西特别吸引他的视线。

他注视着的,是前面在平原的尽头的科美赉钟楼。在那钟楼上的确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钟楼的轮廓很鲜明地显现出来;看得见高塔顶上罩着金字塔形的尖顶,在塔身和塔顶之间是方形的钟房;钟房四面敞开,没有遮檐,四面都望得见里面,那是布列塔尼当时流行的钟楼形式。

现在这钟房仿佛时而关着时而又打开一样;钟房的高大的窗口一会儿完全变成白色,一会儿完全变成黑色,当中间歇的时间很平均;从窗口望过去可以看得见对面的天空,一会儿又看不见了;一会儿是亮光,一会儿亮光又被遮没;这样连接着一下子打开,一下子关闭,就像铁锤打在铁砧上那么有规律。

科美赉钟楼矗立在老头前面,离开他大约有两里路远;他望了望右边的巴格-比冈钟楼,这钟楼也矗立在地平线上,它的钟房也像科美赉钟楼的钟房一样一开一闭。

他望了望左边的唐尼斯钟楼;唐尼斯钟楼的钟房也像巴格-比冈钟楼的钟房一样一开一闭。

他把地平线上所有的钟楼一个个都望了个遍,他的左面是古蒂斯钟楼,普利斯钟楼,克罗隆钟楼和十字-阿弗朗新钟楼;他的右面是库埃农支流钟楼,莫尔德利钟楼和巴钟楼;他的对面是篷托松钟楼。所有这些钟楼的钟房都在一会儿白一会儿黑地变化着。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表示所有这些钟都在摇荡。

作品简介:

《九三年》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法国浪漫主义巨匠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和他的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生死搏斗场面。小说最后:死里逃生的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丹在郭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尽。

《九三年》可以说是雨果的写作艺术和人道精神的最终显示。

作者:维克多·雨果

翻译:郑永慧

标签:维克多·雨果九三年法国外国文学经典名著

九三年1·在海上》最热门章节:
1第四卷 泰尔马克 七 绝不宽大(巴黎公社的口号),绝不饶恕(亲王们的口号)2第四卷 泰尔马克 六 内战的种种变化3第四卷 泰尔马克 五 郭文的签字4第四卷 泰尔马克 四 嘉义芒5第四卷 泰尔马克 三 大号字的用处6第四卷 泰尔马克 二 “虽有耳朵,却听不见”7第四卷 泰尔马克 一 沙墩顶上8第三卷 阿尔马罗 二 乡下人的记忆力抵得上船长的学问9第三卷 阿尔马罗 一 语言就是力量10第二卷 克莱摩尔号军舰 一〇 他逃脱了吗?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