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教堂_维他命

雷蒙德·卡佛
外国小说
总共16章(已完结

大教堂 精彩片段:

维他命

那一阵子,我有工作,但帕蒂没有。我给一家医院干活,每晚干几个小时,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我随便干上一会儿,然后在计时卡上签上八小时,就去和护士们喝酒去了。过了一阵子,帕蒂也想找个工作。她说为了自尊,她需要一份工作。就这样,她上门推销起了多元维他命。

刚开始的时候,她和那种出现在陌生小区里的女孩一样,到处跑上跑下,挨家挨户地敲别人的房门。但是,她很快就摸到了窍门。以前上学的时候,她就很灵光,学得特好。而且,她这人性格也不错。很快,公司就提拔了她,把一些干得不如她好的女孩安排到她手下工作。没多久,她就有了一班子人马,还在商场里有了一间小办公室。不过,给她干活的那些女孩总是变来变去。有的干两天就不干了,有的甚至刚干两个小时就跑了。当然,也有些干得不错的女孩,真能把维他命卖出去。那些女孩都和帕蒂在一起坚持了下来,渐渐地成为了她们这支队伍的核心。但也有些女孩,就是让她们把维他命白送人,都送不出去。

那些干不下去的女孩就会辞职,有的干脆连吭都不吭一声就不来上班了。家里有电话的,会把话筒摘下来,就是帕蒂敲门,她们也不搭理。每失去一个队员,都会让帕蒂很痛心,好像这些女孩都是刚刚皈依正途的人,却又一下子迷失了方向。不过,后来帕蒂无所谓了。毕竟这样来来去去的人太多,她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偶尔,会有女孩突然僵在那里,无法再去按响面前的那些门铃。也有可能她刚才敲了门,现在嗓子出了问题,发不出声来。或者是她说了问候的话,但顺嘴也说了些本该留着进屋以后再说的话。这样的女孩,就会决定收拾东西走人,拿着装样品的箱子,回到车上,开着车在周围闲逛,直到帕蒂和别的人都做完了事,碰面会合,一起开车回办公室。她们会开个小会,说些能让自己重新振奋起来的话。比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好人好报”之类的。

有时会有女孩在外面干着干着就没影儿了,带着样品和所有别的东西,搭辆车进城,逃之夭夭。不过,永远会有女孩填补上空缺。那个时候,女孩们总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帕蒂手里有个名单。每隔几个星期,她就会在《省钱》杂志上发个小广告,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女孩,更多的培训。女孩啊,真的是春来春去无相关,花开花落不间断。

她们的核心小组是帕蒂、唐娜和希拉三人。帕蒂是个美人,唐娜和希拉顶多也就是中等漂亮。有天晚上,希拉对帕蒂说,她爱她,胜过这世界上的一切。帕蒂告诉我,希拉当时就是这么说的。帕蒂开车送希拉回家,车停在希拉家门前,她们一起坐在车里,帕蒂对希拉说她也爱她。帕蒂对希拉说她爱她们所有的女孩。显然,她说的爱和希拉脑子里的不是一回事。后来,希拉摸了帕蒂的乳房。帕蒂跟我说,她抓住了希拉的手,撑在半空中。她说,她告诉她,她不搞那一套。她说,希拉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只是点了点头,握着她的手,吻了吻,然后跑下了车。

快到圣诞节了,那段日子,维他命的生意很不好做,我们就想,应该搞个聚会让大伙乐一乐,兴奋起来。当时,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希拉是第一个喝醉晕倒的。她站着站着就昏倒了,脸朝下摔了下来。一分钟前,她还站在客厅中央,突然之间就闭上眼,双腿一弯,拿着酒杯倒了下来,拿酒的手拍在咖啡桌上,酒泼洒在地毯上。帕蒂,我,还有另外一个人把她拖到后面门廊里,放在一架帆布床上躺下,然后尽量地不去想她。

所有人都一醉方休才回家。帕蒂也上床睡了。我还想喝,就拿着酒坐在桌旁。一直喝到外面天都亮了的时候,希拉从门廊走进来,开始抱怨她头疼得厉害,简直像是有人正在往她脑袋里捅铁丝。她不住地说,她头疼得厉害,真害怕自己从此眼睛就斜了,再也看不直了。她还说她的小手指头肯定是断了,说着,伸出小手指让我看,黑紫黑紫的。她抱怨我们让她睡了一夜,也没叫她把隐形眼镜摘下来。她一个劲儿地叫唤,问我昨晚是不是根本就没人在意她。她举起手指,离眼睛很近地看了又看,不住地摇着头,又使劲儿地往远处伸着看了看,简直不能相信昨晚这一切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她肿胀着脸,披散着头发,走到水池旁,用凉水一边冲着手指,一边不停地叫:“天哪,啊,天哪……”

想起她向帕蒂的大献殷勤,说过的爱的宣言,我一点都不同情她。

我喝着苏格兰威士忌和掺着一块冰块的牛奶。希拉靠在洗碗台前,用那对眯成缝儿的眼睛观察着我。我喝我的,什么话都不说。她接着跟我说她有多么难受,难受得要去看医生。她说她要把帕蒂叫醒,还说她要辞职不干了,要离开这个州,到波特兰去。当然,那要等和帕蒂说了再见之后再说……她喋喋不休,又说想让帕蒂开车送她去医院看手指和眼睛是不是有问题。

“我送你去。”我心里不愿意,但如果需要,我可以送。

“我想叫帕蒂送我。”希拉说。

她用她没事的那只手握着伤手的手腕,小手指肿得跟个袖珍手电筒那么粗。“再说,我们需要谈谈。我得告诉她我要去波特兰,我得跟她告个别。”

我说:“我想只能由我告诉她了。她现在在睡觉呢。”

作品简介:

美国短篇小说大师雷蒙德·卡佛公认的成熟之作,收入大部分名篇:《大教堂》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好事一小件》获“欧·亨利小说奖”第一名,《发烧》入选《美国短篇小说杰作选》。

故事多数平常:小夫妇没生出孩子以至生活灰暗;生日蛋糕早好了,被撞伤的孩子却在父母等待中悄然离去;卖维他命的女人为生意焦虑,丈夫则觊觎着她的同伴……小说常有意想不到的结尾。卡佛以一种悠长的凝视直面无望。他被尊为简约文学的典范,生活把他的人物剥了个精光,而他把自己的文字削到嶙峋。

《大教堂》中仍有卡佛早期作品的无奈和冷硬,但是,他把自己那扇一直尘封的天窗推开一条缝隙,洒下了些许光亮。

几乎所有评论家都从这本《大教堂》中嗅出卡佛的变化来。在这本创作于1982年到1983年间的小说集中,如果说人物和情节仍延续了卡佛早期作品的灰暗和无法自拔的话,在几篇篇幅较长的作品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卡佛把自己那扇一直尘封的天窗推开一条缝隙,洒下了一点点光亮。我们仍然可以读到一系列小人物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重逢恋人被轰出了刚刚借来的房间(《瑟夫的房间》);生活就像坏掉的冰箱里的食物一样腐臭变质(《保鲜》);奔波的人失望地离开,扔下了曾经挚爱的东西(《马笼头》);父亲在痛苦的回忆中,拒绝下火车去见来接站的儿子(《软座包厢》);甚至因耳屎堵住了耳朵而带来的不便和恐惧(《小心》)。交流的匮乏和艰难,成了整部小说集凸显的主题,不管是在父子间、情人间、夫妇间,还是朋友间,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之间,语言和身体的交流成了所有灰暗中最苍白的角落。但在《好事一小件》、《电话来自何方》以及《大教堂》中,卡佛正在步履维艰地一点点“远离那威胁性的模糊,朝着希望而不是恐怖迈进” ,不管这种希望是多么的微弱和渺茫。我们读到了一对刚刚失去儿子的夫妇和一个一直打来骚扰电话的面包师之间的和解;一个酒鬼鼓起勇气,准备拨通妻子的电话;一个男人放下了心理的抵触,在一个盲人的指触下,闭上眼感觉着大教堂。在访谈中,卡佛解释了自己的改变:“我想,现在的感觉更加乐观了一点。当然在大部分小说中,人物的麻烦得不到解决。人们的目标和希望枯萎了。但有时,而且恐怕是经常,人们自己不会枯萎,他们把塌下去的袜子拉起来,继续走。”

作者:雷蒙德·卡佛

翻译:肖铁

标签:雷蒙德·卡佛大教堂美国外国文学

大教堂》最热门章节:
1附录三 卡佛主要作品列表2附录二 译后记:卡佛与极简主义小说3附录一 卡佛自话4大教堂5马笼头6发烧7火车8小心9维他命10好事一小件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