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劝导_第二卷 第九章

简·奥斯汀
外国小说
总共27章(已完结

劝导 精彩片段:

第二卷

第九章

第二天早晨,安妮愉快地记起她答应去看望史密斯夫人,这就是说,在埃利奥特先生很有可能来访的时候,她可以不待在家里,而避开埃利奥特先生简直成了她的首要目标。

她对他还是十分友好的。尽管他的献殷勤成了祸根,但她对他还是非常感激,非常尊重,也许还颇为同情。她情不自禁地要常常想到他们结识时的种种奇特情况,想到他凭着自己的地位、感情和对她早就有所偏爱,似乎也有权利引起她的兴趣。这件事太异乎寻常了,既讨人欢喜,又惹人痛苦。真叫人感到遗憾。此事若是没有温特沃思舰长她会觉得怎么样,这个问题无需再问,因为事实上是有位温特沃思舰长。目前这种悬而未决的状况不管结局是好是坏,她将永远钟情于他。她相信,他们无论是结合还是最终分手,都不能使她再同别的男人亲近。

安妮怀着热烈而忠贞不渝的爱情,从卡姆登街向西门大楼走去,巴思的街道上不可能有过比这更美好的情思,简直给一路上洒下了纯净的芳香。

她准知道自己会受到愉快的接待。她的朋友今天早晨似乎特别感激她的到来,虽说她们有约在先,但她好像并不指望她能来。

史密斯夫人马上要她介绍音乐会的情况。安妮兴致勃勃地回忆了起来,史密斯夫人听得笑逐颜开,不由得十分乐意谈论这次音乐会。但凡能说的,安妮都高高兴兴地告诉她了。但是她所叙述的这一切,对于一个参加过音乐会的人来说,那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史密斯夫人这样的询问者来说,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有关晚会如何成功,都演了些什么节目,她早就从一位洗衣女工和一位侍者那里听说了,而且比安妮说得还详细。她现在询问的是与会者的某些具体情况,可是徒劳无益。在巴思,不管是举足轻重的人,还是声名狼藉的人,史密斯夫人个个都能说出名字。

“我断定,小杜兰德一家人都去了,”她说,“张着嘴巴听音乐,像是羽毛未丰的小麻雀等着喂食。他们从来不错过一次音乐会。”

“是的。我没亲眼见到他们,不过我听埃利奥特先生说,他们就在音乐厅里。”

“伊博森一家子——他们去了吗?还有那两个新到的美人和那个高个子爱尔兰军官,据说他要娶她们其中的一个。他们也到了吗?”

“我不知道。我想他们没去。”

“玛丽·麦克莱恩老太太呢?我不必打听她啦。我知道她是从不缺席的。你一定看见她了。她一定就在你那个圈圈里,因为你是同达尔林普尔夫人一起去的,不用说就坐在乐队附近的雅座上。”

“不,我就怕坐雅座。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那都会叫人觉得不自在。幸好达尔林普尔夫人总是愿意坐得远一些。我们坐的地方好极了——这是就听音乐而言的,从观看的角度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我好像没有看见什么。”

“哦!你看见的东西够你开心的了。我心里明白。即使在人群之中也能感到一种家庭的乐趣,这你是深有感受的。你们本身就是一大帮子人,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要求。”

“我应该多留心一下四周。”安妮说。她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明白,她其实没有少四下留心,只是没怎么见到目标罢了。

作品简介:

《劝导》于1815年8月8日开始动笔,1816年7月18日完成初稿,8月6日定稿。该书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贵族小姐安妮·埃利奥特同青年军官弗雷德里克·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可是,她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嫌温特沃思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安妮出于“谨慎”,接受了教母的劝导,忍痛与心上人解除了婚约。八年后,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斯舰长休役回乡,随姐姐、姐夫当上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他虽说对安妮怨忿未消,但两人不忘旧情,终于历尽曲折,排除干扰,结成良缘。

《劝导》的意义并不限于它那动人的爱情描写,也不限于它那关于爱情与谨慎的道义说教,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比较深远的社会意义,它对腐朽没落的贵族阶级、对贵族世袭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艺术手法来看,《劝导》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是以结构严谨、笔法细腻著称,许多细节描写,乍看平淡无奇,可是细细体会,却感到余味无穷。

作者:简·奥斯汀

翻译:孙致礼

标签:简·奥斯汀劝导英国名著经典爱情

劝导》最热门章节:
1附录 简·奥斯丁年表2导读3第二卷 第十二章4第二卷 第十一章5第二卷 第十章6第二卷 第九章7第二卷 第八章8第二卷 第七章9第二卷 第六章10第二卷 第五章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