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棚屋_后话

威廉·扬
外国小说
总共21章(已完结

棚屋 精彩片段:

后话

好吧,故事讲完了,至少这是我听到的故事的版本。肯定有人怀疑这一切是否真的发生过,怀疑是车祸和吗啡使麦克灵魂出窍。至于麦克,他继续过着他惯常忙碌的生活,始终坚信他的每句话都所言不虚。他对我说,他生活发生的变化本身就足以证明。

“巨恸”卸下了,在大多数日子里,由衷的快乐一直伴随着他。

写下了这些文字之后,我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为一个故事结尾?也许我应尽我所能地告诉你,这个故事如何打动了我。正像我在开场白里所说的:麦克的故事改变了我。我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我与别人的关系,都深深地被触动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能你会问我:在你看来,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希望故事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也许其中有些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并非如此,但是,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这个故事仍然是真实的。我猜你会在萨拉玉的帮助下把这搞清楚。

那么麦克呢?他像其他人一样,继续处于变化之中。只不过我倾向于拒绝变化,而他欣然接受。我注意到他几乎爱每个人,很快就原谅别人,而且更快地就请求别人的原谅。他的转变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传遍了他的关系圈。要知道,有些关系不那么容易处。我必须告诉你的是,我交往的成年人中,没有谁的生活像他那样单纯快乐。他在某种程度上又变成了孩子。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他变成了他一直无法成为的孩子,他要永久处于单纯的信赖和惊叹之中。他甚至将生活中的阴暗面也接纳为一幅丰富和深奥到不可思议的绣毯的组成部分,这幅绣毯是由爱的无形之手精心编织而成。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麦克正在“女童杀手”案的庭审中作证。他希望能和被告见一面,但未获批准。他铁了心要见被告,即便那在判决出来之后需要等很长时间。

要是你有机会和麦克“厮混”,不用多久你就会了解到他希望来一场新的革命——一场友爱和仁慈的革命。这场革命的中心是耶稣,是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他继续在一些人心中所做的一切。这些心中有耶稣的人寻求和解,寻找他们的精神家园。这不是一场颠覆一切的革命,即使它要这么做,也会以我们难以预料、无法做到的方式进行。它将波澜不惊地包含渴望、奉献、关爱、欢笑、单纯的温柔和毫不惹眼的友善等等日常力量,因为它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朝一日,当一切都充分显现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屈膝跪拜“老爹”的荣耀,在萨拉玉的生命力中承认耶稣是最高的主。

哦,还有一点需要写在这里。

我相信麦克和南有时候还去那个地方,你知道我说的是棚屋,他们不想别人在场。要是麦克走到那老码头上,脱掉鞋袜,你知道,把他的两脚伸入水中,就为了看看是否……哦,你都知道……

威利

人世处处都是天国,

凡常灌木都燃烧上帝的火焰,

可只有领悟的人脱去了鞋;

其他人团团围坐,采摘黑莓。

——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

作品简介:

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棚屋是麦克心中的巨恸!

三年前,小女儿梅西在山间那个鄙陋不堪的棚屋遇害,她那被撕成碎片、血迹斑斑的红裙子如影随形时常在麦克眼前浮现……就在一个邮差无法送信的风雪天里,麦克意外收到一封署名“老爹”的来信,邀他去棚屋见面。

“老爹”是妻子南和孩子们对上帝的称呼。这是杀害梅西的凶手精心设计的阴谋?是一场不怀好意的邪恶玩笑?还是真的来自上帝的邀请……

你是否愿意深入记忆中最黑暗痛苦处,寻找真正的爱与救赎?

威廉·扬(William P·Young)1955年生于加拿大一个传教士家庭。幼年随父母至新几内亚高地一个原始部落传教,少年时返回家乡进入神学院就读,成年后移居美国。从事过保险、建筑、创业基金、电信、销售等多种行业。因婚姻遭遇坎坷,开始接受心理治疗,试图同妻子与家人和解。

2003年宣告破产,房子也被拍卖,只好白天在朋友经营的小科技公司任职,晚上兼职以度时日。

威廉常年保持写作的习惯,但只是给朋友看看。妻子力劝他为儿女写下内心经历的情感沧桑,以及对信仰、感恩、宽容的看法,于是写出《棚屋》初稿,并向出版社投稿。结果连遭26家出版社拒绝,只得与两位好友成立了一家出版社自费出版《棚屋》。

没有广告,没有媒体宣传,完全依靠读者的口口相传,出版半年后,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

正如《纽约时报》给予的崇高赞誉:“没有媒体的狂轰滥炸,没有奥普拉的推荐,全凭民间的口口相传,《棚屋》创造了销量超过1000万册的奇迹。”

至今,《棚屋》已被翻译为35种文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

作者:威廉·扬

翻译:朱子仪

标签:威廉·扬棚屋加拿大宗教悬疑推理

棚屋》最热门章节:
1译后记2后话3第十八章 余波荡漾4第十七章 心的选择5第十六章 梅西回家6第十五章 狂欢7第十四章 上帝是动词8第十三章 打开心扉9第十二章 怪兽腹中10第十一章 大法官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