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女侠夜明珠_第四回 积想竟成痴 黄叶有声寻古渡 微波浑不动 明珠一点识宵光

还珠楼主
武侠小说
总共10章(已完结

女侠夜明珠 精彩片段:

第四回 积想竟成痴 黄叶有声寻古渡 微波浑不动 明珠一点识宵光

二人追了一阵,到一高坡之上,遥望前山各庙宇内灯火辉煌,由岳庙起直达出山大道,两旁均有灯笼火把,灿如繁星,香客游人往来不绝,虽在半夜,仍是热闹非常。回顾后山一带却是静荡荡的不见人影。正不知往何处寻找才好,忽听辛良笑道:“恩主是寻浦侠女么?大约出山去了。她有一匹快马,日行千里,除非知她所去之处,恐难追上呢。”李善立被提醒,暗忖:“文珠事完,必往王四家中寻马,共总没有多时,也许能够赶上。辛良虽然感恩追随,初次相见,心性难测,又有好些话想问,不愿遣走。”方一迟疑,辛良笑道:“浦侠女那匹马甚是灵慧,又经训练,昨夜我们费了好些时将它带走,结果仍被逃脱。天黑以前,有人曾见此马空身往山外跑去,此时浦侠女刚和敌人订约回去,必是忙着起身,先命那马空身驰往山外,准备事情一完立时赶去,一个不巧就许连夜上路,恐还不易追上呢。”

李善自和文珠二次对面,印象更深,巴不得当时能够追上,闻言好生失望。先还拿不定辛良心意真假,后见对方辞色诚恳,当地居高临下,文珠无论如何走法,只是绕往后山,断无不见人影之理,还有同来少年也未见到。细察形势,渐觉所说有理,便问:“辛兄地理可熟?”辛良笑答:“恩主不要如此称呼,小人常时往来此山,不特深知地理,便山下客店民家也是十九相识。我早留心,浦侠女如往后山取马,我们必早发现。如往前山,除入山大道外小径甚多,她和同伴又有一身极好轻功,上下容易。依我之见,多半是由鹦哥嘴险径翻崖下去,这等走法可以避人耳目,路又要近得多。如在镇上停留,我们自能追上。否则,她那马快,便是连夜起身追去也必落后无疑。”李善知文珠还要绕往镇上民家一行,自己所骑的马也是千里良驹,便和辛良说了。辛良笑道:“我真糊涂,昨日曾听人说,有一贵家公子主仆二人骑着两匹快马到处打听浦侠女的下落,如何忘了,有此两马,怎么也能追上,快些走罢。”李善精神一振,连声应好,随由辛良引路,向前飞驰,一路穿山过涧,赶到鹦哥嘴翻越下去,均是险径,又当深夜,直到崖下也未遇见一人。前行两里,转过山角,便到镇上,天已三更。

为了民殷物阜,香客众多,各家镇店均有极大排场,山洪冲断的几条道路已全修好。大雨之后,旧有香客被雨留住,新的又陆续而来,家家客满,处处笙歌,满街灯火通明,酒肉丝竹之声连同人语嘈杂汇成一片繁音。身临其境,更显繁华。李善无心观看,匆匆赶往镇西民家,由辛良叩门,一问果是空马先回,这类事常有,蔡家婆媳也未在意。天黑时有人与文珠送来一封书信,到了半夜,文珠和一少年才同走来。本定明早起身,看完书信,文珠忽然变计,和同来少年作别,当时上路,由蔡家房后绕走,未经大街,刚去不过顿饭光景。问往何处,却不肯说。李善听完辛良回报,忙即赶往客店,迎门遇见店伙张福,问知阿灵同了一人曾回店内。因腿受伤,雇了一乘山兜抬走,将马留下,说是去往黄叶渡医伤,在彼等候。相公如回,可请明早骑马动身,将另一匹马雇人带去,不必太忙。李善急于往追文珠,算清店账,便要起身;张福和店主等一致挽留明早再走。李善知道店中还有接风送行好些花样,再四辞谢,赏号花红却是照付。店主看出这位贵家公子好些异样,辛良这类常时来往泰山的江湖好老本来认得,见他和李善以前并不相识,共只隔了一个白天,便成密友,十分恭敬,上路如此匆忙,料有原因,只得再三称谢,由张福赶往厨房取来许多容易带的路菜和蒸馍门丁(即甜包子),用一提篮装好,由辛良接过,带在马上,仍由店伙分人送行,还放了一路鞭炮,送到镇口才行辞回。

李善面软,无法坚拒。走到路上,忽想起黄叶渡途向忘了探询,还有好些话也未得向辛良盘问,不禁“嗳”了一声。辛良在后,立时催马上前,并辔同驰,问有何事。李善告以黄叶渡路程不曾询问,辛良答道:“小人来历店伙全都知道,知和恩主一路,故未再说。那地方乃是黄河支流,离开这里约有二百多里,在济南的边界上。原是一片渔村,左近湖荡甚多。由此渡河去往德州本不应走这条路,先前听说,我才想起渡口左近有一异人在彼隐居,绝迹江湖已有多年。照恩主所见纸条,连同蔡家婆媳所说,均曾提到黄叶渡三字,浦侠女必由此过渡,绕道张店、杨柳村、高唐、腰站等地,再渡黄河,转赴德州无疑。如此走法,不是途中寻人,便是今夜有什警兆,或有高人指点,知道沿途满布危机,打算绕路躲避也未可知。”李善见辛良路径甚熟,人又精明强干,骑术武功无一不佳,渐生喜爱,笑说:“蒙你送我,已甚感谢。主仆相称实在于心不安,如蒙结为朋友之交再好没有;否则我便不敢借重了。”

辛良想了想,答道:“我虽出身绿林,最重信义。今夜对敌时,危机一发,如非公子一言九鼎,焉能活命。本来我不怕死,只为家有老母,此时尚死不得,为此一念,才起偷生之念。初意敌人未必肯容,居然应允,实出意外;只是令我追随公子为奴,为了老母无人侍奉,口虽答应,心实悲愤。满拟跟着公子到了京城,满了所说一年期限,告退回家,奉母安居,从此不在江湖走动。今夜之事也认为是生平奇耻大辱,不料对头竟是一位有名人物,我便跌翻在他手内也不为丢人。再见同党和凶僧死状之惨,对头出了名的手狠疾恶,只一对敌,轻易不留活口。虽然他那心意想我追随公子,以便沿途有人伺应,彼时如非公子说情,仍难活命,老母知我惨死,岂不痛心?后来他将我唤在一旁,说话之时辞色已变,并还说出将功折罪的话,只把公子护送到京,平安无事,明年便可投到他门下。经此一来,我已消了气愤,心中仍想富贵人家公子,必有好些气焰势派,我已答应在先为奴,便受鞭打驱策也无话说,不料公子并无丝毫官家习气,为人又极谦和,便是武功也在我之上,越发令人死心塌地。本来不敢居于朋友之列,公子定要折节下交,我也不敢抗命,不过公子初次出门,好些事均弄不惯,改过称呼,已感大德,平日呼我名字,早晚行路仍由我来服侍便了。”

李善见他其意甚诚,只得暂时谢诺。随又问起三黑衣人的姓名来历,黑天雁阴谋诡计,到处布满陷阱罗网,浦侠女断无不知之理,如何仍肯上套?辛良答道:“此时夜风正寒,离明不远,我们马跑太急,且到前面细谈如何?”李善也党风大呛口,便不再问。这时明月西斜,清辉依旧光明,踏着满地月光向前飞驰,一口气跑了一百多里,马身已早见汗。辛良恐马受伤,请李善暂把马步放慢,稍微缓气,再往前赶,并说:“黄叶渡只有一条渡船,又在北岸,看此时天色,赶到渡口,也只天亮不久,浦侠女如在当地访友固易寻见,便是一到就渡也赶得上,无须太忙。”李善原因起身以前连经几处耽搁,恐文珠先走,追赶不上,一上马背,只顾加急飞驰,心无二用;闻言才想起此是朋友借来的千里马,如何不知爱惜?又见前途是片野地,一眼望出老远并无人影,情知文珠不易追上,万一把马跑坏,更难上路,也对不起新交好友,只得忍着心焦,把马放缓。

二人披辔徐行,重提前事,辛良说:“那三个黑衣人只用链子抓的一个像是华山童,听语声口气却又不对,问他姓名,说是日后自知,我弟兄也是受人之托而来等语。随说起黑天雁,年已四十余岁,人最阴柔险诈,笑里藏刀,口是心非,受他利用的同党却有不少。垂涎文珠美色已好几年,近年得知文珠无意中得到两件宝物,又在仙都山中开荒,掘出许多窖藏,孤身一人成了豪富,越发引起贪心,怀着人财两得之念。今春曾在老巢招集一班死党,暗中密计,向众求助;又开了一次群雄会,明言心事,许下重利,言明事成之后平分窖中金银。内有几个有名人物不是钱财可以打动的,便仗着一点老交情,分别告求,也多点头。因其行事机密,说话又巧,只管约出多人,软硬兼施,每一处埋伏俱都奉有密令,或是暗中分别请托,各不相谋,好些事都不知道。看那意思,好似先把文珠擒到,借口为人报仇,尽情凌虐威逼她,再假装得信追去,于万分危急之中救她出险,改用软功求亲。至于文珠怎会星夜北上,有何急事,并无闻知,恐怕也是黑天雁闹鬼。此人武功虽不算坏,并无过分惊人之处。他那得名,能有今日,全仗一张巧嘴、满脸和气,身旁结有两个死党,平日当作祖宗看待,遇事肯为出力。他自知本领有限,遇事专一在暗中策划,不是看出对方本领比他还差决不出手。这两个爪牙却是贪狡凶顽,心黑手狠,这一路上就许暗中跟来都在意中。”一面把黑天雁和两死党的形貌本领仔细说了一遍。

李善笑问:“你和我一起,被对头看破,不妨事么?”辛良笑答:“一则怕不了许多,再则我和他彼此闻名,并不相识。以前我是独脚强盗,专一劫富济贫,并不与人合伙。去年除夕回家祭祖,家母不知我是绿林中人,以为所得钱财均由经商而来,见我独往独来,无什伙伴,再三叮嘱在外小心,想起谁家都有父母妻子,受了感动。今春又劫了两起客商,照我例规,从不伤人,不要货物行囊,只取随身钱财,有时还给对方留下盘川。不料这班客商仍有许多难处,受累无穷,想起老母之言,心生悔恨。此外又无行业可做,只得拿定主意,省吃俭用,不是万不得已不肯出手。正在此时,有人约我参与老贼之事。我想这类事与寻常抢劫不同,乐得分他一点程仪,便随了来,差一点没送了性命。我猜那三位黑衣人不是华山童,必是他们好友龙山四弟兄,否则假罗汉那么好的一身硬功,另外几个也都出名好手,怎会死得那么容易?妙在死的全是穷凶极恶的几个,下余只有一人被铁拐打伤,无一送命。敌人仿佛胸有成竹,专挑凶恶的杀,不是事前知底决无如此清楚;又都黑衣蒙面,与龙山四弟兄行径相同。如我料得不差,他那黄龙山中乃世外桃源、人间乐土,将来能够投到他的山中,分些田地,开荒采药,奉养老母,足能过活,从此无须再吃这碗江湖饭,也不怕仇人作对,岂不是好?”李善听出他颇有孝思,越发看重。

正走之间,见残月西沉,天色渐渐黑暗下来,那时旷野也快走完,前面多是土山土崖,绵亘不断,更有大片树林丛生其问,方想纵马疾驰,辛良说道:“天就快亮,前途光景昏暗,右边角上便是来往济南的驿路大道,我们绕城而行,所经均是山野之地,路甚崎岖,须防暗中失足,最好天明之后再赶。”二人正问答间,猛瞥见前途暗影中又有一点星光掩映树林之中,一闪不见,料是文珠头上明珠放光,李善连话都顾不得说,喊声快跑,放马便追。沿途留意观察,珠光并未再现,路只一条,去向相同,一路朝前疾驰,一口气赶出七八里。沿途虫声如雨,甚是聒耳,晓色溟濛中东方已现出一痕曙色,有了明意,耳听晨鸡互唱,远近相闻,时闻村犬狂吠,远近人家已在起动,珠光终未再现,遥望前面也不再见有人马影子。暗忖:“自从起身,一路寻来,文珠虽未见面,沿途打听,双方所骑都是良马,脚程并差不多,方才已见珠光,这等疾驰怎会追她不上?”辛良又说:“再跑下去马恐受伤,照此走法,赶到黄叶渡决来得及,相差不会太远。”李善也觉马跑太累,文珠方才见面,并未交谈,这等穷追,难免发生疑虑,立即依言把马缓住。

一会朝阳上升,沿途农家均起耕作,李善心中悬念,便向农人打听方才可有马过,连问两处均说未见。李善问出此去黄叶渡乃是必由之路,天明前珠光与泰山所见相同,路只一条,也许途中有事停了一停,自己赶过了头,再不便是文珠过时人还未起。回顾不见人马影子,走往前面又向邻近道旁的农人打听,也说未见,经此一来,断定人尚在后,便信马走去。又行七八里,穿过两处荒村旷野,遥望前面现出一条大河,沿河到处鱼网高挑,辛良说:“前面就是黄叶渡。”到后一看,那地方只有二三十户渔民,稀落落散在河岸左近。河这面还有百余亩方圆一片湖荡,四面均是垂杨。东岸不远有一沙洲,广约四五亩,洲上种着好些花树,还有一片竹林,隐约约现出一所房舍,景甚清丽。河旁立着一块石碑,上刻“黄叶古渡”四字。遥望渡船横在对岸,尚未过来。这面待渡的只有两个乡民,坐在石上闲谈,问知渡船还未开过,越发放心。方想少时和心上人见面如何说法,忽听辛良悄声说道:“今日对岸有集,左近有一酒馆,可要吃上一点再走?”李善随手指处一看,右侧柳林果有酒帘高挑,自己昨夜不曾吃饱,又赶了二三百里长路,微觉饥渴,便同走去;随问阿灵约在这里相见,如何寻他?辛良低声答道:“我也为了此事在想主意。因那异人就隐居在前面湖心沙洲之上,照例不见外客,酒店主人和他最熟,常时来此小坐。前听人言,双方从小相识,店主也是会家,只不肯显。阿灵如是此老所救,必能探出一点口气,且到那里相机而行,由我设词探询好了。”相隔只有三数丈远,就在河岸旁边,谈不几句便自走到。

二人把马系在树上。店主人是个短胖长髯老头,正在升火。另一十余岁的幼童在柳荫中安排桌凳,见有客来,忙即走过,笑问:“二位客官吃点什么?”二人笑答:“我们天明前由济南起身,未吃东西,有什么现成的只管拿来。”幼童见二人说话和气,笑答:“这里荒村小店,只为二位老公公爱饮几杯,借着开店常时对饮。寻常日子只是豆干和煮花生、鸡蛋锅饼之类,没有什么好吃的。想是二位口福不差,昨日宰了两只鸡,还有童家送来的一锅烧肉,好些馒头。请先喝酒,等我把菜热好再端过来。”一会,幼童送来酒菜,辛良回顾老翁入内,将其唤住,耳语了几句,幼童始而摇头,后才低声说道:“昨夜实有人来,但我已睡,今早才听爷爷说起,不大清楚。你如向他打听,决不肯说。好在你们找人,不是来此骚扰,还是亲自去往湖边守候,等到有人出来,向他打听,比较稳妥。如代你去,爷爷知道就许怪我。这银子我也不要,但你这人颇有意思,照我所说去问多半没事。”随将食物送来。辛良暗告李善:“据幼童说文珠尚还未到,前见珠光途向正对,必是爱惜马力,日夜奔驰,又经恶斗,有些力乏,中途下马歇息,以致落在后面。阿灵许在湖心洲异人家中养伤。这酒店主人不是庸流,便那幼童也有武功,我已托他寻人溜马喂料,我少吃一点东西便往湖边探问,公子无事不要走开,好在相隔甚近,能看得见。”说罢,匆匆吃了一些,便沿湖走去。

李善见那幼童行动矫健,果与寻常村童不同。文珠未来,又悬念阿灵的下落伤势,好生愁烦。回顾侧面,辛良已到了湖对面,坐在临水石条凳上。沙洲离岸约两三丈,孤悬水中,静悄悄的,竹木萧森,不见人影。方想这样苦等,等到几时?辛良怎不发话询问?回顾幼童也在遥望,笑问:“老弟,洲上人家姓什么?”幼童不等话完,便低声摇手道:“客官不要多口,这位老人家素不喜人惊吵,你那同伴再待一会,必有人出来向其询问,可少好些麻烦。否则,来人如是本地乡民自无话说,如是来历不明的就吃苦了。你看吊桥已然放下,不是有人走出了么?”李善回头一看,所说吊桥乃是两丈多长一根竹竿,本来立在洲上,刚刚放下,便有两个幼童顺着那根单摆浮搁、又光又滑的竹竿飞一般跑向对岸。辛良见有人来,将手一拱,似想赔话,不料二童十分强横,不由分说,扬手就打,跟着拳足交加,两下夹攻。辛良不知何故不肯还手,一面闪避,一面打拱赔话,相隔颇远,听不出说些什么。二童一高一矮,强横已极,一任辛良退让闪避,打拱赔话,竟自不由分说追打不已,身手又极轻灵,捷如猿猱。辛良武功虽好,因是不肯回攻,对方追扑太紧,竟被闹了个手忙脚乱,狼狈非常,中间好似还挨了两下。

李善见状大怒,暗忖:“主人既是前辈高人,自通情理,辛良行事并不冒失,只在湖边坐候,等人走出再行询问,既未有什惊扰,更无失礼之处,如何纵容两个幼童欺人太甚?”越想越有气,见所骑两马已被村民牵去吃草,便将行囊交托酒店幼童代为照管,匆匆赶去。刚一转身,便听身后说道:“又是一个自找无趣的。”李善也未理会,赶到当地,辛良已被二幼童追出老远,到一柳林之中绕树而逃,一面闪避,口中急呼:“家主人名叫李善,有一书童阿灵,昨日同游泰山,为毒虫所咬,受伤甚重,幸蒙一位异人救走,行时留书,说是人在黄叶渡,我知道里只有童老前辈在此隐居,奉了主人之命来此寻访,并无失礼,何苦无故欺人?”内一年长的约有十五六岁,方要开口,吃年小的拦住,接口喝道:“你在我家门前鬼头鬼脑,东张西望,便是失礼。你主人就不好,你更混蛋!”李善恰巧赶到,忙即纵身上前,方要喝问,忽听辛良急呼:“这二位小英雄乃是童老前辈爱孙,阿灵多半在此,也许故意作闹,公子不可认真。”话未说完,二童喝道:“你倒乖巧,我偏不听那套,非和你较量较量,到底有多大本领,敢在江湖横行,做那独脚强盗!”

李善见辛良满口赔话,一味让避,对方依然追逼不已,本想发作,及见二童专朝辛良一人进攻,不理自己,听口气好似深知辛良来历,故意掂他斤两,料有原因,想起阿灵乃主人所救,二童年纪太轻,小的一个不过十一二三岁,便抢上前去拦在中间,一面留神对方进攻,笑说:“二位弟台,请暂息怒,容我一言如何?”小的一个把眼一翻,喝道:“你想和我们动手么?”李善笑道:“请勿多心,我二人专程来此拜访童老前辈,怎敢无礼?”幼童冷笑道:“这大一个人还说假活,你准是来寻老太公的么?真要这样,我们早以客礼相待,不会打他了。”李善一时不曾会意,忙答:“我实为拜访老太公道谢而来,烦劳禀报一声,说后辈李善来此请安道谢。”幼童接口笑道:“替你没羞,明明无日无夜追赶那女强盗夜明珠,偏说好听话,你哄鬼呢!实对你说,阿灵并非老太公所救,不过在此借住了一夜,讨了一点伤药,老太公也不会见你,各自回去。阿灵不知你来得这快,又代他找了一个替工,如今刚上完药,正在静养,暂时不能起身。快回原处渡口等候,以免夜明珠走来错过,追她不上害了相思病,无法求医。”

作品简介:

《女侠夜明珠》(五集十回23万字),武侠小说。本书曾以《关中九侠》书名于1948年5月至10月在上海《蓝皮书》月刊连载六期,未完;1948年11月改名《女侠夜明珠》,由上海华英书局出版、广艺书局印行单行本第一集,至1949年11月出版第五集,仍未完。

浙江温州府山水最为灵秀,境内乐清县雁荡山风景尤为奇绝,自汉晋以来,名贤足迹甚多,流风遗韵艳传千古,凡称两浙山水之胜者,莫不首推雁荡。话说的便是这年由温州到雁荡这条路上突然出了两个隐名侠盗,操着关西和四川口音,常时往来出没于温州、乐清、雁荡之间,各穿着一身黑衣,头戴面具,鬓间插着一朵红绒梅花,身手矫捷,动作如飞,曾于一日夜间往来上述三地,专偷大户,人不能近,一任用尽方法,派上许多名捕,休想动他一根毫毛……

作者:还珠楼主

标签:还珠楼主蜀山剑侠外传入世武侠

女侠夜明珠》最热门章节:
1第十回 应变识先机 赖有黄金收赈米 临危坚壮志 凭将赤手障狂澜2第九回 缟袂凌波 深情怀爱侣 中流勒马 仗义拯孤穷3第八回 苦志念苍生 滚滚浊流 兴言一慨 空拳入白刃 茫茫前路 有女同行4第七回 宛转发金针 恸彼孤鸾拼并命 殷勤将素手 惊予劳燕惜分飞5第六回 旅邸话秋灯 白酒黄鸡 同惊异士 深宵探盗窟 飞檐走壁 再救伊人6第五回 觌面又天涯 双桨凌波人已渡 穿林寻野老 孤身赴敌马如飞7第四回 积想竟成痴 黄叶有声寻古渡 微波浑不动 明珠一点识宵光8第三回 客馆独开樽 夜雨秋灯 欣逢侠女 松林同对敌 刀光鬓影 不见伊人9第二回 古义释黄衫 贤使君深宵逢异士 深情怀翠袖 美少年万里走征尘10第一回 野岸识佳侠 广殿松祠惊绝艳 鱼篮开法会 满江星火放河灯
更多『武侠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