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饮之属 台湾咖啡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饮之属

台湾咖啡

旅行到日月潭,Shian和Grace带着我四处参访。下午来到鱼池乡“大山水晶咖啡庄园”,说庄园所种植、烘焙的咖啡豆,二〇一一年在日本的世界虹吸壶咖啡大赛夺得亚军;这是台湾生产的咖啡豆首次扬名海外,连美国咖啡教母娥娜·努森(Erna Knutsen)也盛赞:“一开始有很棒的香气与甜感,接着是留存不散的巧克力味,真是神奇,让人回味无穷。”娥娜特地造访庄园,对记者表示,旅行世界各地,很惊讶这里的咖啡这么棒,希望台湾有更多好咖啡,她也乐于为水晶矿咖啡代言。

大山的咖啡园底下是水晶矿脉,乃唤大山水晶咖啡;由于日夜温差大,露水重,培育出独特的咖啡豆。

庄园主人余芳霞是画家,屋内挂了好几幅她的油画和一首张错的诗《一日》:“假如我们只有一日的短暂相聚/那么我愿把一生的漫长诉说/露重的清晨/除了鸟叫与太阳/吵醒你的应该是一壶香浓的黑咖啡/然后在圆形的玻璃桌上/面对一丛窗外淡紫而羞怯的雏菊/愚騃的童年/动荡的少年/不过是把臂之间/杯底咖啡的沉淀吧……”知道了她欣赏张错的诗,我买了一本诗集,请张错签名寄赠她。

跟人一样,余芳霞的画风率真,质朴;她和夫婿李中生躬耕于此,采自然农法,无化肥,无农药,一种亲近自然的意志,我觉得她是用咖啡豆在写诗。最优质的豆子才能烘出最优质的咖啡豆。可惜产量少,仅在庄园和日月潭的云品酒店贩卖。

我本来就习惯喝黑咖啡,也喝多了苦咖啡;她的咖啡完全不见苦涩味,轻烘焙的豆子酸味清楚,另有一种含蓄的甘味停留着,似乎是龙眼干,又仿佛黑糖,气味友善,厚实,温柔,喉韵悠远而晴朗,仿佛跟好朋友促膝对话。

那天下午我在庄园连喝三个马克杯的黑咖啡,回酒店又喝了一杯,却丝毫不影响当夜的睡眠。可惜巴尔扎克无缘享用,否则应该会为这世界留下更多精彩的作品。

每次短暂停留巴黎都特地到左岸喝咖啡,日喝三杯,朋友们总是咋舌。其实三杯算什么?巴黎的咖啡店有那么深厚的文化积淀,很难想象哪个知名艺术家不是这些咖啡馆的座上客。巴尔扎克最伟大的作品几乎是用咖啡写成的,创作期间,除了大量喝咖啡,什么都不吃,从短暂上瘾到厌恶,他对咖啡有矛盾情结:

咖啡虐待身体,就像车夫鞭打马一样。神经收紧、刺激,并将产生的火花传到脑子去。然后,脑子里所有的东西都不见了:思绪如庞大军队行军般的前进,仿佛要进行大战一般,记忆则像是拿着随风飘动的旗子快步迎面而来;对比像是轻骑兵一样急如奔马;而逻辑思考则像是火箭,它的炮火带着呼啸声急驰而过;灵感则有如射手般集中在阵地里待命。人物开始有了造型,纸张也渐渐被墨水覆盖。

十七世纪前,欧洲人的日常饮料是啤酒、葡萄酒;咖啡之风行,连接着新理性主义。它能提神醒脑,逐渐受科学家、商人、律师、思想家喜爱,这些劳心族群鲜少体力劳动,需要咖啡来振奋精神。咖啡馆成了艺文沙龙,论坛,休闲社交所在,安顿疲惫行脚的驿站。这些咖啡符码随着咖啡传到台湾。

台湾咖啡由荷兰人在十七世纪引进;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殖民政府在古坑荷苞山栽种阿拉比卡种咖啡,荷苞山也因此被称为“咖啡山”。当时所产原豆多运回日本,全盛时期号称“远东第一大咖啡工厂”。战后日本人撤离台湾,咖啡栽培没落了很久。是“九二一”大地震,震醒了产业,古坑以咖啡作为一乡一特色的重建产业,再度成为台湾咖啡的故乡。

古坑乡旧称为“庵古坑”,位于北回归线上,日照、雨水丰沛,土质与排水都适合种植咖啡树,所产阿拉比卡种豆,甘甜浓郁不苦涩,堪称世界极品咖啡。希成以诗歌颂古坑咖啡:“左转右弯都是咖啡香/山上山下咖啡屋/占领了一座小镇/听觉味觉,甚至视觉/在此,特别有层次转折/旋首,就遇见累累红绿/那些阳光下的小果实/犹滴垂着啡农汗水/许多原豆曝晒在庭院/收纳四野安静,花香/山溪淙淙絮语/一些磨成碎粒粉末/开始发散山野香气,蒸馏/自午后悠闲滴下/骨瓷杯中,与我/明晃晃对望,莫非/褐色深度烘焙的诗。”古坑咖啡出名了,贩者多说自己种的咖啡来自古坑。

台湾有非常优质的咖啡豆,我们却总是在五星级酒店的早餐桌上喝到烂咖啡。咖啡跟酒一样,也讲究栽种的农庄、年份和烘焙等技术。调理咖啡并不难,咖啡豆的好坏只是基本条件,还要掌握研磨度、水质、水温和水量的控制。我在研究室煮咖啡用的是滴漏式咖啡机,图其方便而且快速,风味逊矣。

然则咖啡有什么好喝?几乎所有的咖啡都带着苦涩,周梦蝶喝咖啡,每一杯都加了大量的糖。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水族之属 九孔2水族之属 生炒花枝3水族之属 韭菜柴鱼4水族之属 烧酒螺5水族之属 红烧鳗6水族之属 海鲜卷7水族之属 五味章鱼8水族之属 虾猴9水族之属 乌鱼子10水族之属 珍珠蚵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