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水族之属 韭菜柴鱼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水族之属

韭菜柴鱼

家庭旅游来到七星泽,先逛柴鱼博物馆,里面飘散着烟熏气味,烘焙区,展示区,DIY体验区,空气中洋溢着柴鱼香。花莲海域盛产鲣鱼,孟夏,鱼群随黑潮北上涌至,七星潭遂成为重要的柴鱼工厂,柴鱼博物馆是老柴鱼工厂转型改建。

七星潭并非湖泊,而是弧形的砾石海湾,又称月牙湾,海湾末端连接着中央山脉,平地拔起。现在已规划有赏景步道、海边亭台、观日楼、赏星广场等设施,海滩上布满了鹅卵石。此处邻近空军基地,飞机降落的航道。从前我来,坐在海滩,忽然就有战斗机低空掠过,花莲朋友总夸张地警告:快低下头,别撞到飞机。

每次走进海产店或米粉摊,总会点食“韭菜柴鱼”。这道传统台式料理,制作很简单:先汆烫韭菜根部,再全部浸入沸水,接着放进冰水中,捞起,沥干后切段,束成条状,淋上拌匀的姜末、蒜末和日式酱油,放上柴鱼片。

大啖螃蟹、虾、鱼,或脂味浓厚的猪皮、嘴边肉、猪舌头之前,先品尝韭菜柴鱼,好像替胃肠开道。吾甚爱韭菜,无论当馅料包水饺、韭菜盒、蚵嗲,或用来炒米筛目、豆干、鹅肠、鸭肝……都充满魅力,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塞牙缝。

春韭以韭白最受欢迎。韭白长而肥,口感柔嫩细致,辛辣味淡,采收前一个月,韭农会在根部铺上厚厚一层木屑,以延长韭白。袁枚《随园食单》叙述韭白做法:“韭,荤物也。专取韭白,加虾米炒之便佳。或用鲜蚬亦可,蚬亦可,肉亦可。”非唯韭白,韭菜花、韭黄亦美,清水人常做的“黄金饭”即以韭黄拌炒虾米、香菇、米粒,再入锅煮熟。

夜雨剪春韭在中国文学中俨然是友谊的隐喻,现代诗人似乎继承了这样的象征传统,如张错藉春韭怀人:“只是每逢连夜苦雨/总缺一束春韭/或是一个久无音讯/飘然前来的旧友。”一盘炒面加了韭菜,立刻提升了质地。每次去台东总会去“榕树下米苔目”,那碗干米筛目之所以美味,大概是有大量的韭菜、柴鱼和豆芽。餐桌上的柴鱼乃受到日本文化影响;加入韭菜,变成台湾一道庶民小菜。

柴鱼因坚硬如木,故称木鱼(鲣节,かつおぶし),原料以鲣鱼为佳,去头尾和内脏,取腹部后方的鱼肉,干燥熏制;做法是先煮熟鲣鱼,拔刺,熏干,反复日曝,再置阴凉处静待发霉,木质化;制程宛如在放牧微生物,需费时甚久,食用时多先刨成薄片。好柴鱼刨下来须完整而宽薄,纹路细致清晰,色泽淡,芳香。最高级的柴鱼唤“本枯节”。

柴鱼能增添食物鲜味,是日式高汤的灵魂,日本料理的基调,堪称食物中的日本符码,诸如味噌汤,茶泡饭,野菜杂炊等;日本人放些柴鱼片在白饭上,淋上酱汁,是为“猫饭”(ねこまんま)。台湾人常用柴鱼片调味凉拌豆腐。韭菜结合了柴鱼,重新定义了它的味道。

这是我素所服膺的简单美学,结构简单,其哲理却丝毫不简单。美味何需元素多?最近参加了几场座谈会,发言人数几十人,彼此间没有对话,殊少交集,各自表述意见又多自我吹嘘;像材料、元素过繁的菜肴,辣、咸、麻、甜、酸兀自演义自己的话语(discourse),互相间格格不入,形成味道的无政府状态。尊敬的书记尊敬的秘书长尊敬的主席尊敬的院长尊敬的主任,除了尊敬的大闸蟹餐桌上没有食物,豆干太硬,鱼太腥,肉太咸,花生半生不熟,蛋不新鲜,面条又馊掉了,咖啡苦涩。

韭菜的生命力旺盛,却非常敏感柔弱,既怕冷又怕热,予人珍重感,疼惜感。汆烫韭菜身段柔软,可躺可立;柴鱼则像阳刚的陪伴。两物各自独食都显孤独,结合在一起,发展出融洽的山海之情。

一般蔬菜多恬淡寡味,韭菜则气味强烈,个性独特,没有心机,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韭菜柴鱼是凉拌菜,辛香而冷静,先经过沸水翻滚,再浸泡冰水,挽留着翠绿本质,仿佛激情之后洗涤出清凉自在。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饮之属 台湾啤酒2饮之属 小米酒3饮之属 擂茶4饮之属 酸柑茶5饮之属 冻顶乌龙6饮之属 木栅铁观音7饮之属 文山包种茶8饮之属 蜜香红茶9饮之属 东方美人10酱之属 苦茶油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