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水族之属 海鲜卷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水族之属

海鲜卷

台湾与海洋的关系非常亲密,东岸有黑潮主流经过,乃南北洄游鱼类的通道;台湾海峡是平坦广阔的大陆棚,乃许多底栖性鱼类觅食、产卵、栖息的好所在。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台湾人即懂得使用兽骨、贝壳、石块制造渔具,从事垂钓网罟,并已习惯食用海产。食材多海产,自古形成台湾味道的主结构。

海鲜卷是众多海产料理之一,各家海鲜卷选材不同,主料大抵为花枝、虾、蟹、猪肉、鱼之属,多切细或打成浆作为内馅;辅料则以韭菜、高丽菜、香菜、胡萝卜、芹菜、荸荠和姜屑较常见,这些主、辅料都尽量往细里切。通常主料只选择一两种以凸显角色,不宜多,多则乱味。主料中显然以虾最为强势,独立成为虾卷,已发展出许多专卖店,小吃摊、海产店、台菜馆和港式茶餐厅多吃得到。

不过此物毕竟只是小吃,较具规模的餐馆并不以此为号召,如连续三届获《饮食》杂志三星推荐的“明福餐厅”,其虾卷胜过任何虾卷专卖店;台北市“新东南海鲜料理”的虾卷也不错,可他们都不主打虾卷。

海鲜卷是肉卷的变奏,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人开发渔港,海产更容易取得,开启了海产加入肉卷的办法,其形式多捏制成十几公分的条状,裹面衣油炸。内馅的调味大抵用盐、糖、胡椒粉。

市面上最多的吃法是蘸番茄酱、芥末、美乃滋,或店家自调的酱汁。其实只要调味准确,何劳酱料?我素不喜番茄酱、美乃滋这类的东西来干扰食物,我有非常固执的偏见:任何鲜美的食物,遭遇这种千篇一律的酱料,如美人遭毁容,令人万念俱灰。

海鲜卷的外皮也多元发展,有人裹面包粉,有人用豆腐皮,有人用春卷皮,像淡水“阿香虾卷”就选用大馄饨皮,油炸后酥中带脆,内馅结合了鲜虾和猪后腿肉。我和幺女在淡水街上晃荡时,总是买两份六个,边走边吃,吃到嘴角流油。

台南“周氏虾卷”轰传江湖久矣,此店是周进根于一九六五年在安平创立,周先生是“办桌”总铺师,深谙海产最重要的精神是新鲜,坚持严选鲜美的虾仁来建立品牌,近五十年来规模日益扩大,产品种类日丰,诸如佛跳墙、白北角羹、虱目鱼、担仔面、杏仁豆腐皆在菜单中,也兼卖XO酱和香肠。我们去安平古堡,若错过品尝虾卷,不免遗憾。

美丽往往藏在细节中,台南“府城黄家虾卷”选用火烧虾做内馅,口感独特;其外皮先用网油包覆,再裹自家特调的粉浆油炸。此外,考虑到油炸物热气及水汽甚重,若以纸盒密封外带,会严重影响质量,体贴地使用粽叶包装。

台中清新温泉度假饭店中餐厅的“明虾腐皮卷”则选用豆腐皮包裹,选用明虾做虾卷,完全超过我们对虾卷的期待和认识,原来虾卷可以用这么新鲜高档的明虾,外皮香酥又丝毫不显得僵硬,内馅鲜甜而弹牙,虾肉完整。

越南料理也有海鲜卷,不过做法和滋味都迥异于台湾:没有油炸的工序,除了虾,越式海鲜卷另用熟鸡丝、熟米粉、生菜和香草,外面用一层米纸裹起来,蘸酱汁吃。

获《饮食》杂志三星推荐的清水“福宴国际创意美食”,其虾卷表层用春卷皮,形状特别细长,搭配生菜吃,充满泰国风味。

台中市“台中担仔面”的虾卷,则先将芝麻酱掺在虾浆里,包裹虾浆的酥炸粉则是精心自调,炸妥之后再用渍嫩姜和生菜叶包起来吃。

值得喜悦的是,现在有些优质的海鲜卷可冷冻宅配。海鲜卷的美学特征是表皮酥脆,色泽金黄,内馅鲜甜多汁;欲臻此境,首在材料的鲜度和饱足,切莫小气。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水族之属 九孔2水族之属 生炒花枝3水族之属 韭菜柴鱼4水族之属 烧酒螺5水族之属 红烧鳗6水族之属 海鲜卷7水族之属 五味章鱼8水族之属 虾猴9水族之属 乌鱼子10水族之属 珍珠蚵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